Redian新闻
>
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

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

公众号新闻

‍‍‍‍





来源 | 单伟建
作者 | 单伟建




货币政策


与西方世界相比,中国的货币政策趋于谨慎。今天西方世界非但没有货币宽松的余地,而且必须通过升息而不断紧缩,以抑制高居不下的通货膨胀。而中国没有通胀问题,消费物价指数基本持平,生产物价指数持续为负,所以货币政策有很大的宽松空间,即可降息,也可降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这是西方经济可望而不可求的。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空间与政府负债成反比。负债越少,财政扩张的空间越大。


中国政府负债有多少呢?不多。中央政府或主权负债率,即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称“GDP”)的比率,仅为21%,是世界主要经济体最低的。如果把地方政府的债务都加起来,包括隐形债务,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政府的总体负债率不过110%而已。相比之下,美国仅联邦政府的负债率约为140%,而日本政府负债率高达260%。所以中国政府的负债率不高。


不仅如此。一个人的财务状况是否健康,财力有多强,不光要看他的负债,还要看他的资产。譬如借钱买房的人,比租房的人负债多,但可能更富有,因为他有资产。国家也是如此,不光要看其负债,还要看资产。与其他主要经济体有极大不同的是中国政府拥有大量国企资产。


据统计,国企净资产值(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占GDP比率为70%左右。上市央企市净率,即市值对净资产的比率,的中值为1.3倍,远低于民企的5.4倍。但即便按照市净率1.3倍计算,国企资产市值占GDP的比率就超过90%,如果按两倍计算,则达到140%。因此,政府的总负债减去国企净资产的市场价值占GDP的比率相当低,甚至是负数。


而且,中国全部的国土资源都属于国有,其中包括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等地,由国家行使所有权。这是海量的资产。


美国有国有资产吗?几乎没有。日本有吗?也几乎没有。即便是国土资源,在其他主要经济体中一般属于私有,政府可以支配的部分很小。


由此看来,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比其他主要经济体不知要好很多倍。


当然,这并不是说地方政府的债务不是一个问题。地方政府贫富不均。沿海城市,尤其那些坐拥优质国有资产者,可能富得流油;边远贫困地区则可能债务累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即便都是地方政府,贫者与富者之间不能简单相互抵消。所以财政部说,“谁家的孩子谁抱”。如果经济不振,这些问题就益发突出。


但从总体看,既看负债,又看资产,中国政府的财务状况远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综上所述,无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国都有很大政策空间,如果想刺激经济,手段十分充足。




海外人民币主权债


中国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在境外发行本币债,即离岸人民币债,这是因为人民币的国际化。


中国的主权外币债存量本来就很少,占全部负债的比例微乎其微。而本币债并不受限于外汇存底的偿还能力,对于主权国家来说,没有无法偿付的风险,在极端情况下,多印一些钞票就是了。中国可以在境外发行海外人民币债,但到目前为止规模有限。


美元是世界最大的储备货币,占全世界60%多。美国靠印钞借钱,几乎发挥到了极致。美国的这个特权被戴高乐总统时期的法国财长吉斯卡尔·德斯坦称之为“敲诈性的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


中国多发一些海外人民币债可一举数得。除了融资,用之于国内经济发展,还可以扩大海外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市场,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譬如中东国家向中国出口石油,用人民币结算,但可供投资的海外人民币金融产品少,规模也有限,这就降低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扩大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市场,自然有利于人民币的持有和使用,促进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



房地产问题


中国的政策空间,还不限于货币和财政政策。房地产市场低迷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障碍。看似无解,其实中国也有解决问题的政策手段,只是看用不用。


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对GDP的直接贡献为13%左右,而间接贡献为25%。房地产市场低迷,非但影响上下游的产业,而且直接影响居民消费。这是因为买的房子是老百姓最大的投资,有储值和增值的功能,占中国家庭财富的三分之二。房价下跌产生负财富效应,抑制居民消费。


2022年,中国住户存款暴增近18万亿元,今年更不得了,上半年住户存款又增加了12万亿元。而且从2022年至今,提前偿还的房贷额占银行房贷总额的12%。这些都是因为房价低迷从而抑制消费所致。


要释放居民的消费能力,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端需要进一步松绑,应该取消限售,用高税收的方法抑制短期持有的“炒房”,但应该允许长期持有类的买房。


应该制约的是房地产开发商使用贷款高杠杆过度开发。应该鼓励的是将房地产作为投资而长期持有。应该清晰区别“炒”和长期持有。老百姓在全国各地多买几套房子长期持有,或用作度假或出租,对于经济有益无害,在全世界都是如此。如今中国公民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购置物业。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在美国购置物业的金额比去年翻了一番,世界大都市的房产交易中,到处都是中国人的身影。唯独在国内,如果没有户口,几乎无法在当地购置住宅,即便对有户口的居民也限售,外国人就更不能在国内买房。这就导致了房价萎靡不振,严重冲击消费能力,当然拖累整体经济。


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这是中央的判断。进一步松绑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端,是当务之急。在政策上,这是毋须花费资源,传檄而定的事。




金融体制稳定


其实即便中国的房价大跌,也不会导致金融危机。这是中国相当独特之处,也是中国经济的底气。为什么?


第一,中国的商贷成数—贷款金额占资产价值的比重—相当低。2023年二季度,一线城市平均贷款成数为44.5%,二线城市平均贷款成数为60.2%。这些数字的意义在于中国产生大面积“负资产”—房价低于房贷值,进而危及贷款安全和银行稳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众所周知,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就是因为大面积负资产造成的。


第二,在美国和很多发达国家,以房屋为抵押的房贷对于借方是有限责任。如果产生了负资产,借方可以一走了之。而在香港和中国内地,房贷是无限责任,也就是说借款人不能放弃物业一走了之;只要个人没有破产,还款责任就继续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时,香港房市产生了大量的负资产,但房贷违约的案例极少,没有任何一家银行倒闭。


因此,即使产生房地产危机,也不会对银行造成系统性风险,更不会引起金融和经济危机。




利用政策空间


对于任何国家,国家安全的最大保障是经济,对于中国尤其如此,只有快速发展经济,后来居上,才能减轻地缘政治的风险。


中国有很大的政策空间,但到目前为止,使用的刺激经济的手段极为有限,说得比做得多。


中国经济确实有其韧性,第三季度的表现优于第二季度。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颓势并未扭转,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信心普遍不足。这时候特别需要用政策刺激经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防患于未然,易;挽狂澜于既倒,难。此时使用政策手段,四两拨千斤。拖得久了,就可能事倍功半。中国的政策空间,要用到点子上。现在大概是时候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真正的政策底可能还没来英国6月经济增长超预期!英镑小幅上涨!零售商Wilko进入破产管理!租户更关注社区而非房屋!世界经济增长,还指得上中国吗?财政部回应穆迪: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年轻人的不快乐已经阻碍美国经济增长单伟建:中国经济政策空间被大大低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或对全球经济构成风险?中方回应→人工智能革命会快速“占领”全球吗?(二)就业、经济增长、获益人、政府税收和监管角度的讨论5132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信罗战役 5简报:拜登总统欢迎亚太地区领导人莅临旧金山,促进国内以及整个APEC地区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经济增长李彦宏:繁荣的AI原生应用生态将推动经济增长百度何俊杰:用大模型构建多元AI原生应用生态,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WISE2023商业之王大会时间匆匆,岁月如梭推动经济增长,一分钱都不用花李显龙:新加坡并不是在盲目的追求经济增长证监会最新发声:“1+N+X”的政策框架加拿大经济增长连续2月停滞,制造业近2年最差,10月预料暂停加息NECAA百家论坛之四十二|田松 : 哈佛图书馆的Culture Shock : 是学术空间,也是文化空间,生活空间。[打卡] 什么是“高质量经济增长”?中国经济政策空间被大大低估行业观察|恒昌财富论坛漓江论道 北大姚洋审视全球变局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经济增长放缓,澳人跳槽意愿低!这类企业意外成“大苦主”,2023近8000家公司被托管,专家:这是“破产末日”红色日记 6.1-10早财经丨证监会:研究出台更多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摩洛哥发生6.9级地震;U15国足夺得东亚杯冠军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精准性将进一步提高穆迪默默地捅刀子英国Q2经济增长好于预期,抵押贷款利率首降至6%以下2024-25年中国经济展望:经济增长在房地产下行中企稳简报:拜登总统和13个合作伙伴在旧金山宣布印太经济繁荣框架下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经济增长的主要成果英国将向制造业投资45亿英镑提振经济增长!11月英国租金年涨幅10.1%,暂停加息提振买家信心!李显龙:新加坡不该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其他斯里兰卡|政府预测:由负转正,明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8%!《身披彩衣的姑娘》&《往事》专访中证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宏胜:提振经济的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证监会全力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陶然:对经济增长“中国模式”的再审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