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壹心理,12年专业心理咨询品牌
作者:林大发
“找到你生活中的重点,其它的可以适当忽略,直白一点说就是‘删繁就简’。如果你工作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那就别在复杂的职场关系里浪费情绪;如果你运动是为了让自己身心舒畅,那就别管别人说‘这么久也没见你瘦’这种鬼话。
读完我内心一颤,好像压在身上的所有不安与焦虑,都瞬间被治愈了。“屏蔽力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能力,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对。”深表认同。特别是到了30+的年纪,我渐渐发现周围那些生活相对潇洒自如、情绪稳定的人,其实很早就掌握了屏蔽力。这种能力,让TA们掌握了生活的主动权,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成长特别快,生活也特别舒心。今天,壹心理想和大家聊聊:一个人最顶级的能力——屏蔽力。你刷朋友圈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症状”:
老家朋友晒自己的精致生活,你想到自己凌晨12点还在加班,为自己是个社畜感到难过;
很久没联系的同学,官宣自己升职加薪了,还是个基层员工的你“慌得一批”;
眼看闺蜜买车买房,而你还凑不齐首付,忽然觉得自己很失败......
此刻的心情,可以用一句曾经很火的话总结:“我希望你比我好,但别好太多”。
就像蒋方舟在节目《圆桌派》上说的,“在朋友圈看到这个人他怎么过得这么好,他怎么领先我这么多,晚上越刷越睡不着,很多人同时生活同时竞争很焦虑。”这是因为我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些无效信息上,被动接受着各种碎片化的、贩卖焦虑的人和事身上,从而让自己陷入一种“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知觉自身、他人或外部环境时,常因自身或情景的原因,使得知觉结果出现失真的现象。比如,可能是因为自己太在意外界的评价和看法,导致自己想太多,常常以为自己过得不如别人,从而陷入自我否定和怀疑。记得有次李雪琴录节目,自曝已经有两个月没看过朋友圈,关掉了。她解释刷朋友圈很浪费时间,但我留意到她不止一次提过这件事。以前的她,每次看到朋友圈谁又拿奖了,拍了什么戏,参加了什么活动,见了哪个大咖,莫名其妙就觉得自己很失败很受挫。后来她强迫自己关掉朋友圈,开始专注身边具体的关系,就发觉:“哪怕我没有他们过得好,没有那么优秀那么厉害,但身边的人还是很爱我。其他人觉不觉得我比谁厉害,我不如谁厉害,拉倒吧。”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我们被迫接受太多信息,没有人可以“不比较、不焦虑”。但其实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我们不会过于密切、频繁地了解别人生活的样子。所以,屏蔽躺在列表里的关系,屏蔽与我们无关的信息,屏蔽别人过得怎么样吧。认知偏差告诉我们:很多你以为的现实,往往是“失真”的。这就是我们对外界祛魅的过程,当你真正拥有屏蔽力,外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无法轻易摧毁你。
不知你有没有留意到,前段时间“李雪琴内耗好严重”上了热搜。她会因为两年前有人跟她说“谢谢你”,她没回一句“不客气”而焦虑。也会因为人家跟她说“对不起”,她没说“没关系”而反刍。明知道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会累,但就是忍不住反复纠结:在意别人的看法很正常,用社会心理学家库利的话来说,这叫“镜像自我”:我们把别人当成了镜子,通过他们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但这并不等同于“这就是真实的自我”。消极的“镜像自我”会让我们过于看重别人的看法,尤其当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时,我们容易自责,活得战战兢兢。演员桂纶镁拍《蓝色大门》时,不过16岁的她,希望所有人都喜欢自己,不管说话、做事都要在一个大家喜欢的脉络里。她想要所有人的认同,所以不断去迎合别人。“你为什么要成为一个中庸的人,为什么要所有人都喜欢你?”这些话像一根木棍打醒了她,“慢慢地我开始有了锐利,开始有了直接……”起初她试着屏蔽外界的评价,去留意自己的感受,“我喜欢什么东西,我对这个人有什么感觉,我对这个食物有什么感觉……”或者去演一些颠覆大家印象的角色,比如《白日焰火》里冷漠狡猾的嫌疑犯。然而观众并不买账,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不能说的秘密》里的“甜妹”形象。她也动摇过,是不是应该“更靠近大家一些”,接一些大众都喜欢的角色?思来想去,她还是过不了自己那关,坚持从头寻找、建立自己的价值坐标,在《南方车站的聚会》里演了一个从未挑战过的角色——风尘女。后来,这部电影成功入围了第 72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上映时,《新京报》问她“要成为什么样的大人”,她的回答很打动我:“我还是会顺着性格走,这也会是一种特质吧,倒不是大家既定的一定要特别有味道、某一种味道,你可能会从看似无味的东西里体会一点点甜、一点点咸,那是要静下心来的。”桂纶镁能转型成功,很大可能就是她学会了屏蔽外界的评价,选择静下心来听自己的声音,坚定地迈出自己想走的每一步。“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恰恰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面对的“人生课题”也不同,我们便无法从外界的全部评价里获得自我。当我们屏蔽掉别人的闲言碎语,区分“谁承担直接的后果就是谁的课题”,便能从内耗中走出来。当我们不需要外界的眼光来肯定或否定自己,不必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担忧,人生就会随之舒展开来。我知道,要摆脱别人的眼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情绪传染。曾经看过一个实验,洛杉矶大学教授加利·斯梅尔,让一个满是笑容的人,和一个愁眉苦脸的人共处一室,看看他们的情绪会有怎样的变化。实验证明,只需要20分钟,负面情绪就会蔓延开来,像病毒般以极快的速度传染给每一个人。朋友莉莉是很多人眼里的“树洞女孩”,身边的人经常找她吐槽生活里的琐事,或是失恋失业时找她喝酒买醉.。事情源于同事跟她吐槽婆婆经常催生,隔三差五地在微信里给她发各种“毒鸡汤”,比如“不生小孩会有多惨”“不想当高龄产妇?这岁数之前生娃最好”……莉莉一开始还会开导同事,教她怎么跟婆婆沟通,或是让老公跟婆婆谈一谈。但同事觉得老公肯定会帮着婆婆,或觉得婆婆这个人是怎么都说不通的,所以她始终不愿改变。久而久之,莉莉的耐心和能量慢慢被掏空,每次跟同事聊完天心情都贼差,“树洞也要休息啊。”很多时候,我们的负能量并不是来源于自己,而是你在为他人的坏情绪负责。作家李尚龙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他当年在北京打拼,遇到一个农村出身的朋友,每天都乐呵呵的。他起点比身边的人都低,但依旧攒钱买了部相机,经常没事就去拍街景。几年后,跟他一起北漂的人要么回老家,要么还在抱怨中拧巴地活着,唯独这个朋友靠着自己的摄影作品获得30万奖金,然后创业。当所有人都在唉声叹气时,唯独这位朋友拒绝被同化,用积极的行动来对抗生活。而是要学会用“课题分离”,分清楚哪些情绪不该由我们承担。我很认同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写的:永远不要为别人的情绪买单。主动屏蔽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因为我们不是救世主,不是非得为谁负责。“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对。”要知道,你的体验,你的幸福才是你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德鲁·福斯特是哈佛成立400多年来,唯一的女校长。刚上任时,有人抨击她作为女性“不入流”“能力不行”。她却很淡定,去世界各地交流,给学生安排人文教育,让他们去了解整个世界,改变了哈佛重理轻文的“陋习”,卸任时成了“哈佛最伟大的校长”之一。谈起这段经历,她说,“人生的一大挑战,就在于屏蔽外界的胡说八道。”所以在这个高焦虑的时代,拥有屏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像《被讨厌的勇气》里说的:“只要不关注任何人的动态,不揣测任何人的想法,不去设想一些没发生的事情,简单点,钝一点,慢一点,你会发现你过得很自在。”一旦屏蔽力开始发挥作用,你会更专注自己、实现自我,或许这才是人生开挂的秘诀。图源:unsplash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12年专业心理咨询品牌。
您喜欢我们文章中的油画插图吗?它们都是当今活跃的艺术家的原作,蓝袜子艺术空间诚意向您推荐,一幅画即可以照亮一个空间,再简陋的房间都会瞬间变得富有艺术气质。加入蓝袜子艺术群,以令人惊喜的价格收藏原创艺术品。来吧,一起过有艺术的生活!
马蒂斯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两位艺术家,他们的创作改变了现代艺术的进程,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毕加索曾经说:“没有人比我更仔细地研读马蒂斯的作品,也没有人比马蒂斯更深入地了解我的作品。”毕加索的名作《亚维农的少女》,更是深受马蒂斯艺术的影响。
全书收录了马蒂斯的230多件作品+70多件重要档案,其中包括了艺术大师的许多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堪称关于马蒂斯的一场视觉艺术的盛宴。同时,本书还包含有极为详尽的、图文并茂的马蒂斯生平传记。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智慧 | 年轻|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