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周报丨如何识别新冠疫情中的虚假信息
如前
1)先回顾过去1周的新冠领域重要研究;
2)复习目前全球疫情;
3)最后部分,和各位朋友谈一下如何识别新冠疫情中的虚假信息。
那个2022年初还是“新冠病死率全球最低的国家”,现在怎么样了?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新数据揭示辉瑞Paxlovid治疗后复阳比例及疗效变化 面对Omicron BA.5,第4剂新冠疫苗接种是否势在必行? NEJM:疫苗诱导的黏膜免疫可显著降低疫苗Omicron突破性感染的发生风险 中国mRNA疫苗研发取得新突破
(COVID-19新增病死人数变化。图源:纽约时报疫情跟踪器)
(目前新增病例数最多国家的疫苗接种情况)
在2020年2月的新冠疫情之初,我们就在美国通过推特参与了抗击虚假新冠信息的斗争。并在此后一直坚持“用数据,来辨清事实”。
但新冠虚假信息广泛存在
虚假信息从来都比真相传播得更快,因为尤其那些能够迎合大家喜欢“与众不同的重大突破”心理的信息,很快就随着朋友圈的传播而流行开。
但实际上,新冠虚假新闻不仅仅在中文社交圈流行,在欧美人群也同样非常常见。
2020年10月,Front Psychol杂志系统总结了对于COVID-19的虚假新闻【1】,发现那个时间段46%的英国人、48%的美国人接触过新冠的虚假新闻。
其危害也同样严重,2020年针对英美两国的调查发现,1/3人群认为新冠病毒要么是人造的、要么是由强大的组织故意制造的;28%的美国人认为比尔盖茨正在计划使用新冠疫苗在人体植入微芯片。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全球各国合作的一个重点项目之一,就是“在COVID-19流行期间与错误信息做斗争”【2】。
识别虚假信息小技巧
判断一篇“与众不同”的新冠信息是否靠谱很简单:
1,谁写的。
如果是专业人士写的,可信度自然大增;因为科学家大都对“科研进步是一点点拱出来的”深有体会,不会轻易用这些吸引眼球的题目。
2,是否有资料来源或者参考文献。
能溯源是科研的最基本要求。如果文章提供了“经过同行评议研究论文”的参考文献,且对得上,那就是靠谱的文章了。
如果这些是临床研究且发表在高质量期刊,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柳叶刀杂志(Lancet)等医学顶刊,那么其学术可信度最高。
说一个小故事,我们团队从疫情之初就关注着疫苗研发,有朋友从1期临床的中和抗体水平就判断出疫苗的有效性,并由此在很早就大量购入Moderna公司的股票,让人由衷地感慨“知识就是财富”。
3,理解临床“突破”的过程
(漫长的新药研发过程)
4,注意信息的原始发布时间、是否完整。
我们对任何新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过程,会越来越准确。
所以早期专业人士提供的信息,受制于当时的知识和对新冠疫情的理解,后面再看可能就不一定仍然正确【3】。
同样,获得信息的完整性也非常重要。
小结:
来自于专业人员、且能够溯源的文章,是可靠的新冠信息来源;如果您有专业阅读能力,则可以关注“突破”所处的研发阶段、信息的时间性和完整性。
写在最后:
及时传递准确的科学信息,科学家们责无旁贷。
民众的责任则是爱护和珍惜“发声的科学家”,否则就没有科学家敢于发声了。
很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科学家和医生等专业人士选择了“销声匿迹”。
当专业人士保持沉默时,普通民众能够获得的信息质量会怎么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