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患癌的我,在余生中与母亲重逢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

患癌的我,在余生中与母亲重逢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

文化


我妈刚走的那段时间,她没有出现在我的梦里。我生病的那几年,倒经常梦见她。现在病好了,我又梦不到她了。


配图 |《美国女孩》剧照



故事大爆炸2022丨入围作品




2012年的夏季燥烈而绵长,大多数时间,我一个人在家。

结肠癌术后肠道造瘘,我的肚子上多了一个用来装粪便的造口袋,夏日衣服单薄,根本遮不住袋子,出院后我便一直待在家里。一时间很难适应身体的变化,我搞不清“癌症病人”和“造口病人”哪个身份更惨一点。尽管我的管床医生俞博士安慰我说“很多人都有造瘘”,但在胃肠外科病房住了1个多月,我也只见到6个——那时我才刚到30岁,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很多人”,也许是对医生漫长的行医生涯而言。

“咚咚”的敲门声响起,我打开门,是门房张阿姨。她扯着大嗓门叫:“什么东西,糊啦糊啦!”我心里一顿自骂,赶紧冲回厨房,发现沸腾的中药正从罐口冒出来,盖子左右打摆地跳着。

关火、揭盖,还好没烧干,残留了一口药。张阿姨见没事了,就挥舞着一个牛皮纸封面的小本子对我说:“刚才楼下扫地,看到你开窗,才发现你在家——快把水电费交了。”

其实前几天我就听到了敲门声,由于不想见人,就没有动弹。这次被找上门,我赶紧打开抽屉掏出钱包,只有两张红票。

“你看你看,我就预着呢,你张阿姨我什么都带了。”张阿姨靠过来,从兜里掏出零角放在桌上,再将200元塞进自己的口袋。一切自然娴熟,尽管是独角戏也毫不冷场。

张阿姨是河南人,是我爸单位司机的媳妇,因嫁来武汉多年,她的口音早已混合了汉腔。刚来的时候,单位能帮忙解决家属工作,就把她安置到了门房。那天,家属院里的人都去打量这个秀气害羞的新媳妇,她低头红脸地捋衣角,把糖果塞给窜进窜出的小孩子。后来大院里流行“交换菜品”,有人说张阿姨厨艺粗糙,土豆丝切得像擀面杖,菜里又舍不得放油,干巴巴的。直到那年元旦,我妈叫她去老干部活动室包饺子,她才慢慢地融入到小媳妇们的群体中。

如今应该是到更年期了,张阿姨变得有点絮叨,她喟叹道:“人这辈子——”我终于看向她,准备耐心地听她讲完,但她也没想出来下半句,只好拍拍我的肩膀。她的五根手指粗粗短短,圆润讨喜,但拍下来的力度一点也不小。

“砰”,门又关上了。我人还木木的,肩膀上还残留着张阿姨手掌的温度——那年,我们一起目送我妈的遗体进焚化炉,她也是这样突然拍打我后背,大声喊:“哭啊,哭出来!”那个手劲儿逼得我的胃酸从腹腔中迸射出来,膝盖软趴下来,吐了一地。只是眼睛实在干涩,一滴泪都没有。


我刚把中药灌进胃里,挂钟“嘀嗒”的报时声突兀地响起来,吓得我一哆嗦。抬头看向挂钟的位置,之前那里挂着我妈的遗照,一下换成了钟,我还有些不太习惯。

2007年,我去广州工作,公司人力要求我填写个人情况表格,其中涉及家庭亲属关系。我仍把我妈的姓名、单位填了上去,末尾写“退休”。同事闲聊,我也会若无其事地说起她的琐事。我想,广州武汉相隔甚远,只要无人查验,我便仍可以处于父母健在的家庭状况中。直到我回武汉治病,并长期待在家休养,才品出我妈的痕迹正在这个家里慢慢地消散。

我妈33岁那年查出乳腺癌,等她动完手术两天后,8岁的我走进病房,生平第一次见到留短发的她。她的脸颊陷进去,颧骨凸出来,我完全认不出她了,就呆呆地站在床尾。她看我半天没靠过去,“哇”地哭出了声——她没有第一时间从我这里得到安慰,反而从我的眼中感受到了自己憔悴的病容。

我妈49岁离世,还不到一年,就冒出几个人给我爸介绍对象。我姐电话叮嘱我:“这很正常,你爸还年轻,你心里不要抗拒。”我说不会,我妈生病时间太长,她已经帮我做了“预演”。

我爸确实是别人眼中不错的再婚对象。尽管他和我妈也为钱争吵过,但在我妈漫长的就医问诊中,他承担了许多,也付出了许多。一个夏日,他骑自行车去东湖边给我妈买药,途中差点遭遇车祸。回家后,他对我说:“幸亏我脚尖及时顶住地,不然你就见不到我了。”

我爸的再婚对象罗阿姨是我妈的前同事,只比我妈小一岁,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朋友介绍她和我爸相亲,他们再婚后,关系也很松散。我做手术前,罗阿姨从荆州赶到武汉探望,手术结束,她又要回荆州了。据说她女儿的身体也出了问题,她就和我爸商量,说在我化疗的那周再来帮忙做饭。

我已有两周没出门了,想到这些琐事,突然就不想待在家里了,于是抓上零钱套上鞋出门。晌晴,外面的地跟烤过一样,热气透过鞋底,源源不断地在我体内蒸腾。门房里,张阿姨正抱着碗对着电视拨饭,她隔着纱窗对我喊:“那个——你搞么斯(什么事)?”

我挥挥手,说去菜场,意识到声音有点小,就嚷道:“买菜去——”

“早克()早回啊!”她也嚷。

菜场无人搭理我,反而自在。提着菜回家不久,我就听到钥匙在锁眼里扭动的摩擦声、放钥匙的金属撞击声、脱衣服的窸窸窣窣声、翻塑料袋的“哗哗”声。然后是我爸的说话声:“哦,你出门了吗?”他有点惊讶,嘴微咧着。我点点头,发现他眼袋泛青,还有点肿,远远看着,眼袋竟比眼睛还要大两圈。

随后我爸钻进厨房,在砧板上剁土豆,“咚咚”作响。以前他根本不会做饭,做西红柿蛋汤能把整颗西红柿放进水里煮,被妈嘲笑是“少爷身子”。现在强多了,两菜一汤很快就摆上了桌。

吃饭时,我爸摆出一副庄重的训话样子:“你改个名字吧,现在的名字太刚强了,刚者易折。你妈也埋怨过我,说取太大的名字是要吃苦头的。”

我不答应,他就用筷子重重地戳着碗底,说:“你在广州,我管不了,但在这里,就要听我的。明天我去问问怎么改,先叫你的小名吧。”

我嘴角发酸,正要开口反驳他习惯性的大包大揽,抬头却看到他的眼底有红血丝蔓延,眼球也在往外鼓动。

我妈曾怀疑他有甲亢,但检查过没有。高血压、糖尿病他倒是有的。我妈去世前交代过,让我不要惹他生气。




我妈少女时期在卫校读书,毕业后分配到荆州医院,在高干病房做护士。因为长得漂亮、性格开朗,常有住院疗养的老干部想给她介绍对象。

她素来是爱美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荆州没什么时髦衣服,她就自己选布,找裁缝依着电视剧和杂志里的样子打版裁衣。

她说有一块绿色米花、上有黑线勾勒出弧形的线条的布料,适合做荷叶裙,裁缝不知道什么是荷叶裙,她就细细地介绍:领口这里加一个宽宽的像斗篷一样的布,垂下来能遮住手臂;腰掐得紧紧的;裙摆做到膝盖处,再缝上一个和肩部同宽、用点褶皱让摆幅更大的边……

她也给我做了一件小的荷叶裙,我们母女一起穿出去,一走动,一大一小,一上一下的两块圆形的花边起伏荡漾,真如轻风掠过荷叶一般灵动,沿路吸引了不少目光。

我妈年轻时向来是习惯、享受被人注视的。直到她确诊乳腺癌,失去了一边乳房。


1991年,我们离开荆州来到武汉,住进了我爸单位分的“团结户”里。那个两室一厅的房子,我家三口人只用了其中的一室,客厅和厨卫是和一个独身女人共用的。

因为早一步住进来,那个女人把洗手间和厨房摆得满满当当,矛盾在所难免。但上学的我很少能看见争吵的场面,只是在回家后能听到那个女人重重地摔打物品,表达震慑。

切掉一边乳房后,我妈最大的改变是不想去公共浴室洗澡了,我爸只好领我去澡堂,把我托付给脸熟的女邻居。进了女浴室,我任由温水冲刷身体,然后就听到女邻居在和其他人说我妈的坏话。我换衣服的时候,还有人问我:“你像你爸还是你妈?你妈好拐()的哦。”

我猜,她们大概是听信了那个独身女人传出去的八卦,譬如说我妈霸道又小气地抢地盘……我心中忿忿,但只能沉默、窝囊地从小木柜里取出衣服给自己套上,再提着小桶出去,和洗得热气腾腾、脸颊红扑扑的爸爸汇合。

那天推开家门,我发现妈妈正躬着身体,畏畏缩缩地在台灯底下挥舞剪刀,试图把一块方形海绵一点点地削成圆锥形。海绵条一丝丝的、慢慢滑落到她的膝盖上、再滑落到地上。

我知道,她是故意趁我们不在家才做的。这块海绵将会被她缝入胸衣,弥补她身体上被割掉的一块。我愣愣地站在那里,好像有一块重物凭空而来,压住了我的喉咙。

一年后,那个独居女人升了官,分到了一套三房一厅的大房子就搬走了。我妈这才渐渐恢复了些精神,有时在厨房做饭,喉咙里会淌出些无名小调。她居家穿衣服也不再那么拘谨了,偶尔穿戴整齐,她还会笑眯眯地问我:“对称吗?”

有时走在路上,我会侧头打量一下她的胸部,小声告诉她“那边高了”。她嘻嘻一笑,说那毕竟是假的,一动就会往上跑。然后她用背包挡住自己的前胸,伸手进去把胸衣往下拽一拽。

作为刚到武汉的外乡人,我爸妈的手头并不宽裕,我妈很久都没给自己购置新装了。某天吃晚饭时,她兴冲冲地说,大成路菜场来了一批从海外淘来的旧衣服,“有个外套,娃娃领,小短款,摸着还是羊毛的,才100块”。

我爸说那些衣服指不定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可能还有传染病。我妈点头说对。结果只隔了一天,她还是把那件外套买了回来——那时的她已接受了身体的残缺,衣服的美丽虽然浮于表面,但也是她竭尽所能,能够到的最好的东西了。

她先用热水烫,再用84消毒,透干净之后又在阳光下晒了老久,那衣服居然没有变形。她把衣服套在身上,对着镜子顾盼神飞,好像又恢复了往日的光彩。

当我们以为生活会温和地顺流而下时,滔天巨浪又猝不及防地出现在眼前。我读初二那年,妈妈体内的癌细胞转移了,她另一侧的乳房也被切除了。

看着自己平坦、斑驳的胸口,她问我:“我看上去是不是像个男的?”

接下来是放疗,她术后还没愈合的胸部皮肤又被灼伤,结了黑色的痂。睡觉前,她要我把她的手捆住,防止在睡梦中抠挠,“又痛又痒,好想去抠,但结痂就表示细胞正在修复痊愈,人的身体比想象中的更强大”。

那段时间,我妈的身体十分虚弱,下楼梯要扶着扶手、侧身一点点往下挪。有时她停在半道,靠墙站着或半坐在楼梯上,冲我摆摆手。我懂这个手势的意思——她想歇一会儿,但没力气说话。

可是,只要一推开楼栋的铁门,我妈就会挺直腰杆,脸上还会挂出一丝微笑。她想给我树立一个坚韧的榜样,还教育我:“可怜样太过了就不会被同情,只能让人看轻。”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坚强可能只是痛苦的伴生物。




我也要化疗了,罗阿姨提前来到武汉,一见面就夸我面色红润了。确实,我刚出院时才86斤,现在已经恢复到92斤了。我点点头、咧开嘴笑,做出一副很欣喜的样子。

罗阿姨一来,家里的气氛就松快些。看着她进进出出的身影,我想,倘若我妈还在,大概也会遵循这样的生活规律:早上去菜场捡选些新鲜菜,中午做一顿简单但搭配适宜的家常菜,下午约几个牌搭子打麻将,晚饭后去附近的公园散步。可我妈走得太早了,她去世时,还有几天才到她50岁的生日。

那天晚上临睡前,我爸和罗阿姨的争吵声从隔壁房间飘了过来,我起床去听,原来是罗阿姨想从他们的共同账户中取走2万元——他们刚结婚那会儿设立了一个共同账户,打算等哪一方身体不好时拿出来用。起先一人存了2万,但之后几年只有我爸一个人在陆续往里存钱了。

罗阿姨解释说,她要取钱是因为她女儿的血象已经接近白血病的状态,要长期服用一种进口药物。我爸大声喊:“我和吴祖英(我妈的名字)一辈子辛苦攒钱,你就只用不存。”

“那吴祖英现在还能从坟墓里爬出来给你送钱吗?”罗阿姨生气地回。

我打开房门,罗阿姨也出来了,她坐到我的床边,说跟我爸吵得脑壳疼时,想着一个人过也挺好。我解释说我爸这人节省惯了,一家人确实不该分那么清,也没法分清楚。

我爸隔着一面墙继续嚷:“她要回就回吧,我自己过也挺好,还可以省点钱。”

第二天我要住院化疗,罗阿姨没走,留在家里做饭。我爸送我去医院,我问他钱的事跟罗阿姨说好了没?他就往大方向上扯:“我同意了,也是她自己的钱,现在关键还是得团结。”

入夜,值晚班的俞博士出现在走廊上,挨个询问自己负责的病人“感觉怎么样”。我说自己胃口还好,造口排得也顺畅,他就拍拍床板,示意我躺下检查。

走廊的加床周围没有挂帘子,我略有点迟疑,护工十分贴心地帮我遮挡。俞博士并不在意,他掀起我的衣角,查看伤口,又用指腹按压了几下我的肚子,认可地说:“可以可以。”

我微笑着目送他离开,随后就翻出了一本《哈利·波特》,将自己暂时安放于魔法世界。但听觉是无法关闭的,没多久,一个女人就问我的护工:“这是你姑娘么?”

“我哪儿来这么大的姑娘?”

我没有抬头。书中正讲到摄魂怪,它披着一件斗篷,凡是经过之地,所有快乐都会被它吸去,灵魂也是。对着宿命之敌也不畏惧的哈利·波特,反而害怕摄魂怪,因为他听到了他母亲死去时的惨叫声。得病后,我也像被摄魂怪袭击了,只有脑子和躯干在工作,不再有喜乐。

到了夜里,走廊里的护士铃、说话声和走动声从不间断,深夜也睡不安稳。有时我会梦到我妈,她的面孔神情又一次清晰,仿佛活了过来。但梦中我也知道是梦,所以妈妈又死了一次,让我痛苦不堪。


化疗期间,张阿姨和几个邻居相约来医院看我,她们和我妈年龄相仿,是我妈生前的“闺蜜团”。护工看到她们很高兴,说正巧她儿子在医院附近,既然有人看针,她想出去见儿子一趟,等吃完午饭再回。

我同意了,护工就走了,我告诉几个阿姨,其实这个护工干活儿还挺精细。阿姨们七嘴八舌地说,还是得警觉点,如果孤苦伶仃的,护工也会欺负人。张阿姨还说,她有个侄子得了胰腺癌,专门从河南老家来武汉看病,“那边的医生也说武汉的治疗环境强些,所以这儿在全国都算得上数的,你来了就安心,莫想别的”。

在此之前,“癌症”是个需要避讳的字眼,但自从我得病后,来探望的人会绞尽脑汁地从身边的亲朋里找出案例,然后告诉我,谁得了癌,怎么治的——当然,那些案例的结局无一例外都是好的。

阿姨们走后,护工还没回来,我给她发短信也没答复。头顶上的钩子还挂着3袋药剂,我提神盯着针管,无法忍住尿意,只好用一只手撑着床沿慢慢起身,再去够钩子上的药剂。

我的血管非常细,之前试过留置管,但没管到一天就报废了。护士每天早上总是避开我手臂上的青色,用最细的针头打,但还是无法避免血管肿掉。这么一够,还是扯到了我那只进针的手臂,疼得我双肩往里缩了缩。我僵在那里,想缓一缓。

这时,坐在前方床位的一个卷发阿姨走过来,帮我把针剂从钩子上取下来,并叮嘱道:“你和我姑娘差不多大,有需要的话,就叫我一声。”听声音,我感觉她就是那个昨夜跟护工搭话的女人。

旁边病房的门长期阖着,好像生怕被走廊上加床的病人打扰。我只好推着铁架子,往走廊尽头的洗手间跑。洗手间里有一扇门是坏的,通常我会让护工在门口守着,再入厕小便、更换造口袋、擦拭造口周围的皮肤。整个过程漫长而又尴尬。但这次没人照应,我只能迅速小便,再偷偷地给造口袋放气,试图让它变瘪一点,不至于爆炸。

回到病床,卷发阿姨又托举着一个红薯走过来,想坐我的椅子。她说女儿要她隔远点吃,不然她想吃又不能吃,闻着还想呕吐,实在难受。她边吃边说话,每个音都显得窒闷,我额头冒虚汗,脑子也懵,一切都听不真切,只有一丝嫉妒和酸楚莫名地冒出来。我想,这也算是一种女儿对母亲、带着病人“特权”式的撒娇吧——而我早已失去了这种“特权”。

那个女孩似乎已经到了化疗中后期,开始掉发,一直戴着一顶毛线帽不肯脱。她总是背对着我坐,如果不说,根本分不清男女。就像很多化疗病人,我们身上的各种“标签”、个性都会逐渐褪去,直至模糊成一团。




化疗头一天的注射物中含有毒性较大的药剂,后四天则是各种营养补充剂。我通常会从第一天吐到最后一天,期间还发烧,头和腹部都痛得厉害。可身体被造口袋和针管束缚着,连做点大动作缓解不适都成了一种奢望。

等针剂全部打完,针头从身体中拔出的那一刹,我才有了一丝解脱感。倘若精神还好,我会偷溜出医院透气。我在人群中低着头、快速、小步地穿插,即使带着造口袋也觉得松快了许多。

果然,幸福有时是比较出来的。

第一期化疗结束,我回到大院,路过门房,看到有个男人在沙发上躺着。他的脸朝向内侧,两条裤子瘪瘪地摊着,整个身体都瘦得没了曲线。我猜,他可能就是张阿姨患癌的侄子了。

后来再见,他大多时候还是蔫蔫的,偶尔站在门房口晒个太阳,也是两眼茫然。倒是张阿姨热心地跟我打听,问有没有熟练的男护工推荐,又该怎么结算工钱。

等我做了三期化疗,他也手术出院了。这次,他眯眼躺在门房的沙发上,朝我“哎”了一声。显然,他也提前知道了我的事。他向我解释,说自己只能躺着,因为坐起来太累。我则腰杆笔挺地搁了一半屁股在木头椅子上,说自己的肚子上有个袋子,不能大动,怕脱落或漏胶导致异味溢出。

我给他演示了一下自己如何侧身:用手掌撑着,肚子尽量平展地、一点点往上抬;蹲下也是,尽量不要折叠肚子。他也细声细气地说自己右臂腋下的一点会疼,“像蜘蛛一直在织网,蔓延到背部和肚子”。他查过了,胰腺癌的死亡率很高,“像你的结肠癌就好一点”。

因为这边的消费太贵,他不准备在武汉接受后续治疗了,打算回老家吃点中药算了。我说我也在吃中药,但俞博士说没什么用,我爸却坚持认为西医和中医不一样,“关键时刻得一起上”。

我们对视着,同时停顿下来,空当被默契填满,也不觉尴尬。

过了几天,他就消失了。


在困境中,人让自己好受的方法之一就是发现有人比自己更惨,或者差不多。

我曾把别人告诉我的、得癌后转好的众多例子给张阿姨的侄子转述了一遍,也许等我说完,他会好受点。而在我独自疼痛的那些时刻,我常会想起我妈的痛苦,那些往事早已如钉子般锲入我的记忆了。

熬过数次手术、化疗和放疗后,我妈以为她已经很强悍了,但真正的难处是从生活中一点点浮出水面的。因为胸部没有肌肉,她去菜场变得异常艰难——因为如果不小心买多了,她就会突然发现自己拎不回来。

有时,好心的邻居会帮她拎一路,或是喊我去路上接她。很多次,我顺着去菜场的路去寻她。我妈爱干净,不到处乱坐,通常就蹲在路边等。她看到我,就先递来一只手,另一只手撑着自己的膝盖,再缓缓起身。有一次我去接她晚了,她半天都没能站起来。我正对着她的后脑勺感到愧疚,她突然对我尖声吼起来,然后不顾脚边的菜,径直走了。想着自己还未做完的作业,我也感到委屈。在路人的打量下,我拎起菜,边走边哭。回到家,我发现我妈的眼睛也是红的,料想她也哭过一场了。

我妈最后一次住院,只能保守治疗了。我摸她的手臂,那覆在骨骼上的皮肤薄薄的,且不平整。她的小腹陷进去,两侧的胯骨凸出来,几乎没有肉。她说想换一条扁平橡皮筋的内裤穿,“不要细圆的,勒得太疼了”。

姨妈专程从老家跑来尽力地照顾我妈,她们姐妹的感情一直很好。但那次,我妈却对她发了脾气,把她新买的细圆皮筋的内裤丢在被子上,“怎么就不会买?”说完,我妈就哭了。

姨妈愣住了,我却很清楚,我妈的突然崩溃并不是因为内裤。但我还是马上跑到最近的商场买了几条宽橡皮筋的内裤送回医院。洗水后,用衣架子最宽的两边撑住橡皮筋,试图把腰口撑得更松一点。我妈夸张地表扬我:“还是你有办法。”

没想到,多年以后,我也会有挑剔内裤的这一天。因为造口位置靠近腰窝,我要选偏低腰的内裤,腰口最好在造口袋黏贴处的边缘下方,或者略微压着一点也行。

那家老商场早已倒闭,但医院门口多了几家内衣店。我钻进一家,寻到了一条无痕的莫代尔面料的内裤,摸着它薄且平滑的裤腰,我突然想:这比我给我妈买的那条舒服多了,可惜——

那一刻,我突然喘不上气来,拉开更衣室的布帘子钻进去,蹲在墙角哭了起来,任由眼泪滚落到嘴里。外面的女老板正在看网剧,男声女声在交替着、痛心疾首地吼叫着。




做完六期化疗,我休息了一个月,又做了造口还纳术,就是把肠管放回到腹腔中,恢复了肛门排泄的功能。造口的部位还没愈合,就被纱布覆盖着,时而抽痛。它和其他几次手术的缝合伤痕混在一起,密密麻麻地在我的身上蔓延,如同蜘蛛结的网。

术后回家,2013年的春节也近了,罗阿姨已经回到荆州准备和她女儿一起过节。我爸说罗阿姨走时买了好多肉放冰箱,还请人做了清洁,换了被套。他说话时一直在侧瞄我,像是怕我对罗阿姨有意见,又像是在等待我的检视。我在他期待的目光中大致看了看家里的环境,然后点了点头。

年夜饭,我准备做一个简单的火锅。化疗让白细胞下降,尽管我打了升白针、白蛋白,但仍会头晕。我拿起菜刀剁了两下,就有点把持不住了,菜刀顺着滑溜溜的藕片落到砧板的边角。我去拿,但那块钢片好像粘在了砧板上,似有千斤重。

家里的这把菜刀,自从我们住进来就一直没换过,我妈在世的时候,也一直用它。我想,也许对我妈来说,这把刀更沉,她不自觉地克服、承担了许多生活中貌似细末微小的不适。

屋里的水蒸气使玻璃窗朦胧起来,整个房间晕染出橘色的光。我爸倒了杯红酒,几口下去,面色红润起来。兴致来了,他说:“等会吃完,要给你姑妈、五伯打电话了,还有你外婆那边。”他说话总像是在布置工作,我以前会呛他几下,但现在只是点点头。

我爸又说,张阿姨的侄子回老家后没多久就去世了,手术前他不想告诉我这个消息,是怕我会想太多。我生咽下一口饭,缓了缓说:“他说过的,存活率不高。”

洗完碗,我给外婆打电话,沙哑的声音从话筒那边传来,我眼皮一沉,突然又想哭。外婆喊我“乖乖”,说想来武汉看我,但姨妈舅舅们不让。我不知道她是否听说了我得病的事,但大概率长辈们是不会告诉她的。

我咽下啜泣,尽量保持平稳的口气说:“是的,你要听话啊。我现在挺好的。”

“那就好那就好。”她挂掉了电话。

我妈去世后,外婆曾闹着要来武汉扫墓,但姨妈、舅舅们不许,怕她年纪大了受不了刺激。有次,外婆在车站徘徊,想偷摸买票来武汉,但无奈身上钱大都被大舅提前收走了。车站的工作人员又是二姨父的熟人,于是电话通知了他,两边连哄带骗,总算劝住了一大把年纪的外婆。

我妈葬礼后的一个月,我接过几次姨妈们的电话。电话那头先是关切地问我最近怎样,但往往还没说几句,就传来压制不住的抽噎声。有时,我还能听到一旁的男声劝慰,随后就是电话挂掉的长音。我拿着话筒,独自坐着,守着这个长音,直到长音也消失。

我妈没了,但姨妈们的生活还在继续。有时,我看到她们晒旅游、孙子、美食的照片,其乐融融,就会忍不住忿忿地划过。


春节后休整了两个月,我就要返回广州工作了。我和我爸保证没有问题,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做好重新投入社会的准备。

因为病情,我想自己未来可能会遭遇异样的眼光。其实我也已经感受到了一些朋友的疏远,比如:他们会在微信上刻意跳过我的点赞和留言,公事公办的简短回复。我还从蛛丝马迹中捕捉到的,一些人屏蔽了我,哪怕我并没有说什么——想想,也可以理解,普通人是害怕疾病的,也难免会连带着害怕生病的人。

临走前清理行李,我打开卧室的橱柜,手停在一件衣服上,突然有些恍神。

2005年的一天,院子里的人说宝姿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特惠场,我妈就和张阿姨等几个人专门打车跑过去看。回来时,她拎了一个黑色金字的纸袋,内里的衣服还是用防尘袋包裹的,看着就很高级。她累得瘫软在椅子上,头搁在椅背上,但眼睛亮晶晶的,嘴里叨叨着:“好贵好贵,打完折也要600多。”

经历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磋磨,我妈早已放弃打扮那副病容了,穿着也越来越素简。我好奇地接过袋子,发现里面是一件黑棕米混色格子的西服,就问:“你这能啥时候穿啊?”

“给你买的,你要找工作了,面试得穿得体面些。”

我觉得这衣服太花哨了,有点嫌弃,毕竟我在银行或证券公司实习的时候,见过那里的员工基本都穿白衬衣配黑或藏蓝的西装,显得高级。可我妈不管,她轻轻抚过那衣料,微笑着喃喃自语:“羊毛混纺,还没看过这质地的,大牌子真的不一样。”

随后,她两只手像鸟展翅般向后打开伸展,意思是让我帮她试穿。我拎起西服,把她的两只手臂套入袖筒,再一直提到肩膀处。因为我的码数小,她穿肩位还行,但前面扣不起来。但她仍对着镜子,挺胸抬头,正身侧身地打量。

我伸手把窝在里头的后领子翻过来,劝她:“你穿嘛,去换大一码的。”

她抖一下,坚决地把西服从身上剥下来,让我把它挂好,然后叹息:“我要穿什么好衣服呢?没有必要。”

直到我妈走后的第三个月——2007年年初,我才真正穿上这套衣服。那时我开始找工作,突然发现她买的这件西服真的很特别,只要配上白衬衫、黑裤、黑鞋,就没那么高调了,反而会让个子娇小的我很显眼。跑到北方面试的时候,我再在外面套上黑色呢子大衣,露出格子的边缘,也很好看。我意识到,我妈的品味一直很好,她也足够了解我。

后来我变胖了,扣不上扣子,这件西服就一直挂在老家的橱柜里。术后的我瘦回之前的体重,于是我走到镜子前,顺利地套上这件西服,精气神好像魔法般瞬间聚拢到了我的体内。

“好!”我的心里支棱出一个小人,给我鼓掌喝彩,好像她正准备目送我摩拳擦掌地再次进入职场,在社会上谋求一席之地。




2014年“十一”长假,我和先生在武汉摆了答谢宴。其实我俩在我生病前就已经领证,但后续治疗分隔两地,加上其他因素,婚礼就拖延下来。

那天,我到酒店门口才发现,我爸在订制的横幅上,强行在我的名字中间加了个“健”字,是健康的意思。我很无奈,但也懒得去纠缠了。

我妈娘家的亲戚来了一桌,罗阿姨的亲戚也来了一桌,还来了很多好友亲朋。整个大厅满满当当,人声鼎沸,热闹虚浮且黏腻,这让我有些不适。可姨妈们都很高兴,抹着眼泪说我妈是有福气的,生病这么多年,我爸都同甘共苦,“你也是”。

几天后,我爸去医院开高血压药,又遇见了俞博士。他知道我结婚了,很高兴,连声说“恭喜”。当晚,我们请俞博士吃了一顿饭,在宴席尾声,俞博士移到我的旁边,突然把音量降下:“我后来听说那是你后妈啊,那她还是不错的,毕竟——是嘛?”

我听懂了他的欲言又止,于是点点头。


癌症术后存活5年,已是临床意义上“治愈”的标准,但人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从前健康时的状态了。期间,我经历了盆腔积液、生理期高烧、肠道胀气、呕吐、腹泻……后续还做了1次化疗和3次门诊手术。

我想,癌症到底是不可能完全治愈的,但我也可以像我妈一样隐藏好。

2022年,我40岁了,逐渐到了说母亲不在世、外人也不会露出过分吃惊神色的年纪。那件格子西服,我又穿不上了,就一直挂在广州的家里。

现在,我爸和罗阿姨在一起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起初说是因为疫情,等疫情管控缓解后,两人待不到1个月又分开了。于是,我爸大多时候还是一个人在那个房子里。

人生是一个循环。

我妈刚走的那段时间,她没有出现在我的梦里。我生病的那几年,倒经常梦见她。现在病好了,我又梦不到她了。时间会把一切推远。现实里,也很少再有人主动告诉我关于我妈的事。

其实,她早已独自走过那条狭长的甬道,光和影都落在她的身后。而往后的艰难日子里,是我像哈利·波特对抗摄魂怪一样,心里高喊“呼神护卫”的咒语唤回她,让她再陪我一程。


记得我妈下葬的那天,一群人跟去了那座都市陵园。

我捧着骨灰盒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亲戚,包括一些从未谋面的远亲。在进行过程中,人在逐渐减少,比如有个姨妈哭得太惨,跪在地上半天没起来,就被人搀扶着先回了酒店。而我只是木木的,好像听见有人告诉我,这个盒子是贵的,要2000多块钱,是我爸和舅伯定的。

上山后,我看地面上有一个坑,有人在旁边走动,品评朝向和风水。有人夸地段很不错,“坐山靠水的,能保佑后人”。那一刻,烦躁、尴尬、痛苦一起袭来,我只知道我妈以后会待在那个洞里,前面将竖起一个和左右邻居类似的石碑。

我爸说,繁琐的仪式只是让生者有时间接受死亡这件事。当时我还没意识到,其实所有人都是殊途同归。余生,我正一点点朝她走去。
编辑 | 罗诗如   运营 | 梨梨   实习 | 吴问

点击联系人间编辑

金 十 安

孤独的话唠




  • 本文头图选自电影 《美国女孩》(2021),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特此声明。

  • 本文系网易文创人间工作室独家约稿,并享有独家版权。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 投稿给“人间-非虚构”写作平台,可致信:[email protected],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单篇不少于2000元的稿酬。

  • 投稿文章需保证内容及全部内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人物关系、事件经过、细节发展等所有元素)的真实性,保证作品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

  • 其它合作、建议、故事线索,欢迎于微信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



文章由 网易文创丨人间工作室 出品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人间小程序 | 人间 x 参半 

人间剧场 | 人间刑侦笔记 | 人间FM

白夜剧场 · 人间众生相 | 悬疑故事精选集

深蓝的故事 | 我的浏阳兄弟 | 人间01:20岁的乡愁 

布衣之怒 | 银行风云 | 味蕾深处是故乡 | 人间有味漫画

木星之伴 | 八零年代老警旧事 | 在海洛因祭坛上 | 记忆偏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看了央视力荐的热播剧《大考》,我才明白:孩子出不出色,与母亲的性格关系太大了!杨玉兰救夫记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我与母亲的一段对话苦恋渣男,与母亲断绝关系,张爱玲的传奇一生,揭露原生家庭最大的骗局获奖名单公示 | 「故事大爆炸2022」征文大赛两个站上风口的学渣,一次次与时代擦肩而过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初三辍学后,我试错了7年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现世姻缘 (十九)失业的礼生,最后为妻子行一场礼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外乡人 - 湖怪和女巫鹤岗大哥和他的江湖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牧羊汉子的暴富往事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一桩意外翻供的杀人案中案(下)|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灯变了千万别打头?多伦多2名大学生被闯红灯的卡车撞死!母亲重伤还在ICU一桩意外翻供的杀人案中案(上)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上海郊区,与衰老和死亡作伴的人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直上云霄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等待墨西哥人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入围名单 | 「故事大爆炸2022」征文大赛插蛏毕业二十多年后重逢,她问单身的我,性欲如何解决?我这么回答......一桩无证之罪,藏进半路姐弟的余生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悲惨!多伦多2名大学生姐弟被闯红灯的卡车撞死!母亲重伤还在ICU!跳荷塘里算了女友失踪后,他演了13年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我的郑州,再也没有了你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谜团重重的“圣母”男人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你是我的尾巴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藏在两幅女人背影画作里的命案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珍惜吧!2022年的暴热夏天,竟将成为我们余生中最凉快的一个夏天……消失的雪夜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社会】法国男子与母亲的尸体一屋生活了半年小镇上的旧书店捡漏一名华裔美国青年与母亲的对话(中英文对照) | 心声时间上海老弄堂里,挤着我们一家三代人 | 人间 · 故事大爆炸2022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