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这个华人大妈很传奇啊!美国总统都喊她一声“娘”….
florenced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大家听说过张玛珠博士吗?
这可是一位相当传奇的加州女子。
美国首位华裔女医生 1889年,张玛珠(Margaret Chung)出生在加州圣巴巴拉。 父母是淘金热时期来的移民,她是家里11个娃中的老大。 身为大姐,弟妹的半个“妈”,玛珠花费了很多时间照顾他们,外加看护患有肺结核的母亲。 与此同时,还得在餐馆打工养家。 但她天资聪颖,别的娃还在玩泥巴,她已开始拿香蕉皮练手,并用针线“对它们进行手术”。 还萌生了将来去中国行医的想法。 在华人遭受拒绝和排斥的时代,她很早就意识到,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需要为自己开辟一条独特的道路。 家境贫寒,她直到17岁才完成八年级。为了能上学,她在夏天的晚上挨家挨户推销报纸,并因此赢得奖学金竞赛大奖。 靠着《洛杉矶时报》提供的奖学金,妹子在南加大读完预科进入医学院。 她是班里唯一的女性,也是唯一的非白人。 作为难得一见的女医科生,上学时她身穿着西装,并称自己为“迈克”。 救死扶伤的梦想似乎即将成真。 只可惜,那会儿正赶上《排华法案》。 毕业后,成绩优异的玛珠申请前往中国行医,没想委员会因她不是白人而3度拒绝了她。 坚毅的她,并没因此放弃成为一名医生。 先是从外科护士做起,随后在芝加哥妇女医院担任实习生和住院医。 她的导师,美国医学女性协会联合创始人伯莎·范胡森博士的使命是帮助培训其他女医生,因此她将像张医生这样的人称为她的“外科女儿”之一。 后来父亲去世,29岁的她回到家乡。作为急诊医生,在洛杉矶的一家铁路医院治疗工业事故的受害者。 例如,为金属碎片戳入眼睛的工人进行整形手术。 这是一个男性主导的工作环境,女性很少,更不用说华裔女性了。 但作为一名医生,她很受欢迎。
当时正值好莱坞和美国电影业腾飞之际,她开设了一家私人整形诊所,为演员和音乐家服务。 很快,凭借高超医术在娱乐圈出名,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医生,还买了自己的房子。 美国甜心玛丽·毕克馥是她的第一批客户之一。
但她的目标并不在此。 身为华人,她特别想帮助中国女性患者。 1922年,张医生搬到旧金山,并在唐人街开设了第一批西医诊所。 然而,许多居民对西医持怀疑态度。 对一个穿着男装的年轻单身女医生,人们更加怀疑。 许多唐人街居民将她视为“外人”,有传言称她是女同性恋。 她没有气馁。 张医生的为人,很快获得了社区的认可和信任。 在实现职业稳定后,她的执业范围扩大到包括该市的社会精英阶层,人们被她的独特气质所吸引。 在旧金山受邀出席的晚宴上,政客和名人在二战期间与普通士兵混在一起,她也因此打开新世界,决心为侵华战争中受难的人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张妈妈”和她的养子们 除了开创华人女子行医的先河,她在历史上还推动了很多事情。 1930年到40年期间,张因代表中国和美国的爱国活动而声名鹊起。 从未结婚的她,有一千多个“干儿子”。 42岁的华人女医师,和年轻的伯克利学生、橄榄球运动员一起吃饭、露营、打猎,听着是不是很神奇? 不得不说,张医生真是个人魅力非凡。 每个周日,她都会为军人举办晚宴,招待人数多达300人。 她热情地招待这些孩子,与他们通信,激励孩子们反抗日本侵略中国。 因为其中大多数是白人大兵,这些娃还被张妈妈昵称为自己的“金发私生子”。 她的努力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将她描绘成抗战盟友中美团结的代表。
很少有平民爱国者能再次达到张博士所享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她收养的一些著名的军人儿子包括美国众议员梅尔文·马斯、美国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 罗纳德·里根总统等等。
名声在外的张女士,还为飞虎队招募了最初的200名美军飞行员。
她的此举,为中美做出极大贡献。
1945年,她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荣誉国民勋章。
她还是女性平等权利的热心支持者,游说通过一项允许女性加入军队和海军预备役的法案。
1959年1月5日,她因卵巢癌去世,享年69岁。 葬礼有数百人参加,护柩者包括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指挥家安德烈·科斯特拉内茨和旧金山市长乔治·克里斯托弗。 《旧金山纪事报》的头版讣告将她描述为“数千名二战退伍军人和演艺界名人的‘妈妈’,她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游走于中美文化间,跨越阶级界限,超越了传统的性别规范。 这位奇女子,用自己的行动打破重重障碍,赢得社会的尊重。 真是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一生啊。
这可是一位相当传奇的加州女子。
美国首位华裔女医生 1889年,张玛珠(Margaret Chung)出生在加州圣巴巴拉。 父母是淘金热时期来的移民,她是家里11个娃中的老大。 身为大姐,弟妹的半个“妈”,玛珠花费了很多时间照顾他们,外加看护患有肺结核的母亲。 与此同时,还得在餐馆打工养家。 但她天资聪颖,别的娃还在玩泥巴,她已开始拿香蕉皮练手,并用针线“对它们进行手术”。 还萌生了将来去中国行医的想法。 在华人遭受拒绝和排斥的时代,她很早就意识到,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需要为自己开辟一条独特的道路。 家境贫寒,她直到17岁才完成八年级。为了能上学,她在夏天的晚上挨家挨户推销报纸,并因此赢得奖学金竞赛大奖。 靠着《洛杉矶时报》提供的奖学金,妹子在南加大读完预科进入医学院。 她是班里唯一的女性,也是唯一的非白人。 作为难得一见的女医科生,上学时她身穿着西装,并称自己为“迈克”。 救死扶伤的梦想似乎即将成真。 只可惜,那会儿正赶上《排华法案》。 毕业后,成绩优异的玛珠申请前往中国行医,没想委员会因她不是白人而3度拒绝了她。 坚毅的她,并没因此放弃成为一名医生。 先是从外科护士做起,随后在芝加哥妇女医院担任实习生和住院医。 她的导师,美国医学女性协会联合创始人伯莎·范胡森博士的使命是帮助培训其他女医生,因此她将像张医生这样的人称为她的“外科女儿”之一。 后来父亲去世,29岁的她回到家乡。作为急诊医生,在洛杉矶的一家铁路医院治疗工业事故的受害者。 例如,为金属碎片戳入眼睛的工人进行整形手术。 这是一个男性主导的工作环境,女性很少,更不用说华裔女性了。 但作为一名医生,她很受欢迎。
当时正值好莱坞和美国电影业腾飞之际,她开设了一家私人整形诊所,为演员和音乐家服务。 很快,凭借高超医术在娱乐圈出名,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医生,还买了自己的房子。 美国甜心玛丽·毕克馥是她的第一批客户之一。
但她的目标并不在此。 身为华人,她特别想帮助中国女性患者。 1922年,张医生搬到旧金山,并在唐人街开设了第一批西医诊所。 然而,许多居民对西医持怀疑态度。 对一个穿着男装的年轻单身女医生,人们更加怀疑。 许多唐人街居民将她视为“外人”,有传言称她是女同性恋。 她没有气馁。 张医生的为人,很快获得了社区的认可和信任。 在实现职业稳定后,她的执业范围扩大到包括该市的社会精英阶层,人们被她的独特气质所吸引。 在旧金山受邀出席的晚宴上,政客和名人在二战期间与普通士兵混在一起,她也因此打开新世界,决心为侵华战争中受难的人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张妈妈”和她的养子们 除了开创华人女子行医的先河,她在历史上还推动了很多事情。 1930年到40年期间,张因代表中国和美国的爱国活动而声名鹊起。 从未结婚的她,有一千多个“干儿子”。 42岁的华人女医师,和年轻的伯克利学生、橄榄球运动员一起吃饭、露营、打猎,听着是不是很神奇? 不得不说,张医生真是个人魅力非凡。 每个周日,她都会为军人举办晚宴,招待人数多达300人。 她热情地招待这些孩子,与他们通信,激励孩子们反抗日本侵略中国。 因为其中大多数是白人大兵,这些娃还被张妈妈昵称为自己的“金发私生子”。 她的努力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将她描绘成抗战盟友中美团结的代表。
很少有平民爱国者能再次达到张博士所享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她收养的一些著名的军人儿子包括美国众议员梅尔文·马斯、美国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 罗纳德·里根总统等等。
名声在外的张女士,还为飞虎队招募了最初的200名美军飞行员。
她的此举,为中美做出极大贡献。
1945年,她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荣誉国民勋章。
她还是女性平等权利的热心支持者,游说通过一项允许女性加入军队和海军预备役的法案。
1959年1月5日,她因卵巢癌去世,享年69岁。 葬礼有数百人参加,护柩者包括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指挥家安德烈·科斯特拉内茨和旧金山市长乔治·克里斯托弗。 《旧金山纪事报》的头版讣告将她描述为“数千名二战退伍军人和演艺界名人的‘妈妈’,她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游走于中美文化间,跨越阶级界限,超越了传统的性别规范。 这位奇女子,用自己的行动打破重重障碍,赢得社会的尊重。 真是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一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