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写的,随便看看
之前在微博发过了,这边留个底吧。主要还是聊聊对科技创业的未来的一个大概预期。
首先还是经济问题。国内同学不要敏感,这次的经济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来龙去脉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但结果是目前几乎所有科技公司都开始紧缩。大虾图地区还在拼命招人的没几个了,国内BAT美团京东在哗哗往外毕业,就连大忽悠YC也开始号召同学们集体过冬,没到PMF(产品市场匹配)的其实基本就等死了。这个问题主要是影响了科技企业的现金流 -- 你要发展就要花钱,在客户没钱或者紧缩的情况下,营收或者说用户数快速增长就是个很难做的事情,保持40%+的粘性也一样需要投入,而一兜子傻钱的投资人现在除了国资都捂紧了口袋。如果还像以前那种投入方式,对ROI不敏感的话,可能试错机会很快就没有了。大厂们这次毕业出来的人很多,但是说实话,感觉他们没什么生存能力,尤其是到了40+还在厂里混中层的,我看着他们的简历都觉得无奈。还有好多50+投简历的,这个就更难了。
其次是合规问题。海外华人创业合规风险目前越来越大,无论是美国本土创业、中国海归创业还是出海创业,都面临着你姓什么的问题。折中点可能在新加坡,字节就已经搬了很多高管到了坡县,我们也开始加紧发展坡县办公室。如果想做成全球化公司,无论是用美国还是中国做总部,合规问题都绕不过去。一种可能的做法是平行结构,另一种是VIE,各有利弊,跟你做的业务性质也有关系。涉及CII(关键信息基础设施)、PII(个人隐私信息)的,基本上就别全球了,不是不收拾你,只是没到时间。
最后是政策稳定性问题。不管是科技创业还是实业创业,本身是有个对行业波峰、波谷的预期的。在波峰到来之前向上冲,在波谷来临之前囤钱搞研发搞建设积累,穿越周期,是个基本常识。但是现在波峰和波谷来临的时间被政策的不稳定打乱 - 有些情况下甚至是瞬间置换。这就导致你看起来很好的机会,可能压根就不是个机会,而且会是压死你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人喜欢用幸存者偏差来反驳,说你死了是你活该死,你看那谁谁谁不是活得很好?但是现实是,如果一半的企业都提前几年死了呢?这就和股市一样,会引发恐慌性抛售,到最后再想拉起来的成本可能就是原来的成百上千倍。而且这件事情最后还是会回到就业问题 -- 在不同国家反应是不一样的。美国实业问题不大,但科技公司可能会越来越难。中国可能还是体制内会更好。
我们自己还算幸运,至少目前不缺穿越周期的钱,但是也会更重视计划和合规了。周边很多创业的朋友都在收缩,企业捂紧钱包已经是一个定局 - 这次的周期会是多久,有人说半年,有人说两三年,悲观的还有说更久的。个人觉得,需要等到11月胜利的大会和中期选举后看。如果两国都胜利,那么政策稳定性可能会有一定保障(当然不排除是加剧对抗),那样至少预测上会更容易一些。至于现在,还是要想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多找退路才能以退为进。至于说要回到19年以前,甚至说16年以前那个样子,估计是再也不可能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