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金融行业】建立“防未病”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

【金融行业】建立“防未病”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

公众号新闻
作者:吕爽,陈昊,鲁政委

2023年5月19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

在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方面,金融机构风险总体可控,高风险机构数量小幅增加。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中,高风险机构(8-10级和D级)数量由2021年末的316家增加至366家。从机构类型来看,高风险机构集中在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从区域分布上来看,绝大多数省份存量风险已压降,少量省份或新增出现个别高风险机构。

在防范风险方面,央行探索建立了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按季对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为1-7级银行开展预警工作。监测预警体系包括扩张性风险、同业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综合风险五个方面的多个指标。与此同时,我国监管部门也正在健全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相关工作制度。应当指出的是,近期欧美银行出现风险事件的一大重要原因也在于监管部门预警体系和早期纠正措施的不足。我国对相关机制的完善,将可以把“治已病”和“防未病”结合,前置防范风险。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报告》不仅认为中小银行可以借力数字化提升经营效率,同时点出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为了应对竞争加剧、比较优势不足等相关挑战,《报告》提出了中小银行在坚持自主经营基础上与外部资源合作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建议。考虑到《报告》要求省联社发挥好主导作用推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未来金融科技公司、大中型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可以与省联社合作,输出科技助力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

此外,《报告》回顾总结了同业业务监管历程,并指出同业业务“进入平稳规范发展阶段”。或表明同业业务监管框架和措施已构建完成,短期内将不会有同业监管重大新政策出台。

事件:

2023年5月19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1]。《报告》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宏观经济运行情况、金融业稳健性评估、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共涉及16个专题的内容。

点评:

一、金融机构风险总体可控,风险机构数量小幅增加

2022年二季度央行评级结果分布基本较2021年末基本保持一致,高风险机构数量小幅增加。

《报告》公布了2022年2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分析,从整体评级结果分布来看,评分结构较2021年末基本一致,2022年6月末,评级结果为“绿区”(1-5级)的机构有2166家,资产规模为323.99万亿元,占比为89.49%;“黄区”(6-7级)的机构有1860家,资产规模为32.43万亿元,占比为8.96%;“红区”的高风险机构(8-10级及D级)有366家,资产规模为5.61万亿元,占比为1.55%。从评级结果较上年末的变化来看,2022年6月末高风险机构数量较2021年末小幅增加,从2021年末316家增加至366家。

从机构类型来看,高风险机构集中在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从区域分布上来看,绝大多数省份存量风险已压降,少量省份或新增出现个别高风险机构。
从近三年公布高风险机构分布结构来看,高风险机构主要集中在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且2022年6月末,相关高风险机构数量较2021年末增加。2022年6月末,央行评级结果中高风险机构分别为城商行16家、农合机构217家、村镇银行118家、非银机构15家,较2021年末评级结果分别增加3家、31家、15家、1家。
从区域分布来看,《报告》中指出:“绝大多数省份存量风险已压降,区域金融生态得到优化。”与2021年末的央行评级结果相比,2022年二季度无高风险机构的省级区域由2021年末11个下降至8个,高风险机构维持在个位数水平的省级区域由2021年末13个增加至15个,个别省份或新增出现少量高风险机构。
3家D级机构集中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现或均已递交破产申请。2022年2季度的央行评级结果中共有3家D级机构,均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2022年12月9日发布的《兴业研究报告: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中的机遇与挑战——2023年银行业展望》[2]中,我们认为随着行业退出机制及流程的逐步完善,结合少数机构经营业务面临收缩、所属企业集团经营风险外溢的情况,未来财务公司或将加快尾部高风险机构的出清。在2022年二季度进行央行评级后,截至2023年5月20日,已有3家财务公司递交了破产申请,分别为忠旺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北大方正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新华联控股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原银保监会已批复前两家机构进入破产程序,最后一家由于母公司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不符合相关规定,不被许可进入破产重整。
二、“治已病”到“防未病”:建立银行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根据《报告》披露,当前我国已建立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从而将问题机构的识别和处置由此前的“治已病”前置到“防未病”阶段。《报告》专题7指出:“自2020年末以来,人民银行探索建立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按季对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为安全边界内的1-7级银行开展预警工作。央行对央行评级结果为1-7级银行的监测预警体系包括多种风险指标,具体有扩张性风险、同业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综合风险五个方面的多个指标。同时,监管部门还对近年来问题比较突出的票据业务、同业业务、异地扩张、线上联合贷款、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和银行承兑汇票吸收存款等领域进行重点关注。在风险类型方面,央行共累计识别预警银行274次,风险类型上以同业风险和扩张性风险为主,占比为82%。在机构类型方面,以村镇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占比为76%。
根据2023年1月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金融改革化险应“防未病”“治已病”有效结合》[3]文章中所透露的信息,处罚预警之后,监管部门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发送风险警示函、约谈高管等,及时提示风险,督促银行对异常指标涉及的相关业务进行整改;二是将被预警银行纳入重点关注名单,定期跟踪其主要经营指标;三是将被预警银行异常指标情况作为央行评级和存保收费的重要参考,必要时下调评级、提高存保费率,真实反映机构风险。
监管部门健全金融机构的预警体系并完善早期纠正工作框架,将有助于降低风险处置成本。《报告》表明:“在银行尚未出险、相对健康的时候,对其异常指标进行纠偏比较容易,超过七成预警银行在预警后的两个季度内即可退出名单。” 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通过日常监测促将能够有效的“防未病”,将金融风险扑灭于萌发阶段,防范金融风险扩散和蔓延,从而,减少银行最终破产倒闭的可能性,降低处置成本。
除了风险监测体系之外,《报告》透露了当前我国也正在进一步完善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相关工作方案。《报告》指出,早期纠正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包括:“将央行评级、监管评级与早期纠正有序衔接,对增量高风险银行设置一定的早纠期,严格压实金融机构及其股东的主体责任,压实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压实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维稳处突第一责任,推动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的相关要求,扎实推进风险处置工作落地落实。早纠期过后如整改不到位,则依法强制进行风险处置,强化早期纠正的约束力。”在孙天琦2023年1月发表的《金融改革化险应“防未病”“治已病”有效结合》文章中,也曾指出我国当前早期纠正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在于“现行法律法规中的一些条款缺乏时限要求和操作性,导致有些地方在执行时存在弹性空间”。因此,未来我国早期纠正机制的改进重点在于“应探索强化早期纠正硬约束,限期整改,不纠正即处置,防止高风险机构淤积”。在该文中,孙天琦也透露2022年4月开始,人民银行稳定局选取了部分省份开展早期纠正制度的硬约束试点,“明确设置12个月的早期纠正期限,并强制处置未达到早期纠正目标的机构”。
应当指出的是,近期欧美银行出现风险事件的一大重要原因也在于监管部门预警体系和早期纠正措施的不足。我国对相关机制的完善,将能够将风险处置由“治已病”向“防未病”前置,更好防范金融风险。2023年4月28日,美联储发布《美联储对硅谷银行监管情况的回顾》(Review of the Federal Reserve’s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of Silicon Valley Bank)[4],指出了硅谷银行最终倒闭的4点关键原因,其中有2点与监管部门的早期监测和纠正不足有关:一是当硅谷银行的规模和复杂性快速提升时,美联储负责金融监管的部门未能充分意识到(fully appreciate)这一现象所带来的脆弱性。二是当监管部门识别到(identify)硅谷银行脆弱性时,监管部门并未采取充分措施来促使硅谷银行及时修复这些问题。
三、合理借助外部资源推进中小银行应对数字化挑战
《报告》指出,虽然中小银行可以借力金融数字化提升经营效率,但由于中小银行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劣势,也将受到数字化的挑战。具体来看,《报告》认为中小银行在数字化之下所受到的挑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竞争加剧,传统业务受到挤压。大型银行风险防控能力和用户画像水平不断提升,获客能力持续增强,业务下沉后,中小银行部分优质客户流向大型银行,同业竞争加剧”。近年来农商行的净息差快速收窄,从2018年四季度的3.02%,下降到了2023年一季度的1.85%。二是由于投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中小银行比较优势不足。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处于劣势,发展金融科技的高成本持续投入及后期运营维护的压力较大,缺乏规模效应”。《报告》指出,甚至部分村镇银行还无法实现简单的业务线上化。三是风险管理难度较大。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缺乏技术优势与信息库优势,部分线上产品审核中存在系统漏洞,难以精准识别风险”。四是部分中小行过于依赖金融科技平台,自主经营能力弱化。
《报告》提出,中小银行在金融数字化转型上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可考虑在坚持自主经营的基础上与外部资源合作。受限于中小银行自身金融科技投入规模、数据库资料沉淀有限,中小银行在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数字化转型难度较大。结合不同类型银行自身禀赋和差异化发展战略,中小银行借助外部力量,发展重点领域的数字化特色。《报告》指出:“优化中小银行与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明确双方的权责边界,强化中小银行在合作中的自主经营能力,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坚持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环节不外包。”
与此同时,《报告》还要求以省联社为主导,促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报告》指出:“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进程中,省联社需要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制定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规划,推动技术成果共享、推广和应用,协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培养和引进金融科技人才。”当前,东部地区的部分省联社在实践过程中已在统筹辖区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统一建设金融数字化系统。未来,金融科技公司,大中型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可以以省联社为着力点和枢纽,探索向中小银行输出各类金融科技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回顾总结了同业业务监管历程,或表明当前同业业务监管框架措施已构建完成,业务已步入稳健发展的新阶段。《报告》在“专题8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与规范”中回顾我国同业业务发展历程以及风险管理回顾。同时,《报告》指出:“2014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制定出台多项规范性文件,同业业务逐渐回归本源,进入平稳规范发展阶段。”
注:
[1]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官网,《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EB/OL], 2023/5/19[2023/05/20],http://www.pbc.gov.cn/jinrongwendingju/146766/146772/4889122/2023051917413124624.pdf
[2]资料来源:兴业研究APP,《兴业研究报告: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中的机遇与挑战——2023年银行业展望》, [EB/OL], 2022/12/19[2023/05/20],https://app.cibresearch.com/shareUrl?name=0000000084e6b9510184f67511484c51.
[3]资料来源:《瞭望》新闻周刊公众号,瞭望|金融改革化险应“防未病”“治已病”有效结合,[EB/OL], 2023/1/30[2023/05/20],https://mp.weixin.qq.com/s/71LmOwGQMZeqgrlnTfhZ6g.
[4]资料来源:美联储官网,Federal Reserve Board announces the results from the review of the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of Silicon Valley Bank, led by Vice Chair for Supervision Barr, [EB/OL], 2023/4/28[2023/05/20],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pressreleases/bcreg20230428a.htm.


🔝特别提示

本报告内容仅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不包含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评级或估值分析,不属于证券报告,也不构成对投资人的建议。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意外地好!!!!!Microsoft 必应图像创建者【金融行业】协定存款与通知存款利率下调影响几何?“商事金融司法实践与未来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商事金融司法研究报告(2021-2022)》新书发布会顺利举行【金融行业】极端情况下的银行资本工具减记:基于国内外对比的视角九剑一魂 - 第23回 太子遇害 贾后伏诛(九)【金融行业】证监会就《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监管政策周报【金融行业】证监会完善REITs大类资产审核要点及信息披露要求—监管政策周报【金融行业】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及监管考察【金融行业】稳利率、控费用,优化结构、弱化“两增”—评银保监会2023年小微金融服务通知2021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发布《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监管政策周报彭博风险管理 | 在“暴雷”之前就未雨绸缪的全方位信用风险监测【回顾与展望】 2022,非洲收宮之旅,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突尼斯爱晒衣服的日本人【金融行业】国务院发布《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一监管政策周报【金融行业】监管部门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监管政策周报【金融行业】如何以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应对净息差收窄压力?—主要全国性银行2022年年报纵览今天随意浏览了一下CMU 2019【金融行业】净息差的转折点——2023年中银行业与监管展望【金融行业】构建“股贷债保”联动的科技型企业融资体系—解读2023年6月16日国常会斜风细雨不须归【金融行业】明确分类标准,促进信托业务回归本源—简评《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金融行业】芬兰合作性银行体系考察【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加强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市发行监管—监管政策周报【金融行业】从还款来源看农地经营权融资现金流保障NSR | 全自动化痕量污水病毒监测预警机器人【金融行业】德国合作性银行体系考察【金融行业】主要股份制银行贷款占比提升成效几何?【金融行业】银保监会将全面开展非银机构数据治理工作—监管政策周报【金融行业】证监会就修订《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一监管政策周报【回顾与展望】2022 后疫情时代的旅游,2023 回家2022 走出舒适圈的中东行(以,约)之十六长篇小说《如絮》第一百零三章 哈尔滨-1952-1953年 2 任务助力中企在海外讲好故事 《中国企业海外传播力分析报告(2022)》正式发布2021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2022&2023 Subaru Outback 和 2023 Honda CRV Hybrid二选一【金融行业】如何资产端发力稳息差?—主要全国性银行2023年第一季度报纵览【金融行业】哪些地方中小行经营指标值得警惕?—2022年地方中小银行年报综述(一)【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监管政策周报【金融行业】葡萄牙农业合作性银行体系考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