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食验室:零食品牌的“上海物资保卫战”,一场关于真实的思考|刀法品牌群像企划
作者 | Sade
编辑 | Siete
「刀法品牌群像企划」是刀法研究所(ID:DigipontClub)策划的专访系列快闪报道,以 Q&A 形式呈现。针对最新市场环境、品类动向等行业关心的焦点问题,邀请品牌创始人 / 一线业务操盘手诸位现身说法,阶段性总结新品牌的发展思考,为业内提供有意义的实操经验。
五一假期前三天,我们将连推 3 篇疫情下的品牌群像报道。
---
这已经是「食验室」第二次驰援疫情。
「食验室」是创立于 2020 年的创新健康零食品牌,以“好吃无负担”为定位,以肉薯片切入市场,后续陆续推出了鸡胸肉薯片,鳕鱼肉薯片等产品。
作为经历了武汉疫情的武汉人,食验室创始人孙思达对于疫情有着深切的体会,早在 2020 年便有着向武汉捐赠物资的经验,前不久,在了解到上海有较为严重的食物短缺状况后,孙思达又一次决定踏上向上海捐赠物资的“旅程”。
4 月 13 日,「食验室」与「七年五季」合作开启第一次免费物资捐赠,提供营养较为均衡的新品“燕麦谷物脆”以及「七年五季」的欧包,以四类人群(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老人、群租设施不齐全的小伙伴)为优先群体,共计 1300 份物资,从武汉仓连夜发车花费 13 个小时成功抵达上海。
由于传播情况、收到的需求量都远超预期,十天之后,「食验室」又开展第二次物资捐赠,在“燕麦谷物脆”的基础上,还定做了 1100 多份特别定制的全麦面包。
4 月 22 日,这两批物资均已全部完成派发,「食验室」的爱心行动也暂时告一段落。在此之际,刀法研究所邀请到「食验室」创始人孙思达,和他聊了聊对这段特殊时期的阶段性复盘,从健康零食品牌的角度,探讨品牌专业营销到情感营销的进阶之路。
01
救急、不添乱,我们 13 小时完成物资捐赠
刀法:促使您再一次投入这种义务行动的原因是什么?
孙思达:2020 年的武汉疫情,当时很多事情比预想的严重。我是武汉人,有很多亲人是一线医护工作人员,最早也是在武汉创业,有些创业的朋友,所以想一起做点事。我们联系到一些物流资源,打通了武汉本地的配送,送了一些非常紧急的物资比如病毒试剂盒、口罩、消毒水、测温枪等。但没想到后面出现食物短缺,所以又捐了些食品。
上下滑动查看
这次的上海疫情,我们公司在上海但仓库实际在武汉,因此前期对于物流的情况观察了很久,真正下定决心要做物资捐赠是因为听到了一些声音,正好 20 年和我们一起参与抗疫行动的一位志愿者也在上海,我打电话问他,说有人吃不上饭的情况是不是真的?我们得到了非常肯定的回答。
刀法:正式启动上海物资捐赠是什么时候?团队是怎么分工的?
孙思达:正式启动在 13 号,当然 10 号我们就在研究物流,也咨询了很多人,最后确定了大概率可行的路线、方式。团队分工上,主要由品牌部门出了 6 个小伙伴来分工负责,小伙伴们的执行力比较高,从开始到最终做完这个事情,其中的每个环节,包括仓库打包、在每个包裹里放一些鼓励的卡片,都在非常快的速度内完成。
当时负责沟通的小伙伴沟通到大半夜,因为微信加的人实在太多而被封,又半夜打电话给另外一个身份认证的同事,然后给腾讯提交申请才能够继续。我们当时放了一个活码上去,不至于直接失效,后面由于人数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就告诉大家如果有特别的需求可以留言,我们也会帮忙发给其他品牌。
刀法:为什么不以团购而以捐赠的形式进行?
孙思达:主要还是觉得运力有限。首先,我们的销量好的薯片等产品大多是泡货(体积大而重量轻的货物),虽然重量没有多少但非常占体积;其次,我们认为比如京东、天猫超市这些已经上架的平台,陆续会释放出来,还是有机会服务到上海的消费者;最后,我们认为团购还是一个相对低效率、重人工的销售方式,是上海特殊时期的特别产物,不会成为一个长期的销售方式。
我们有两个原则,第一是救急。之前武汉那次,我们每天下午三四点发车,早上八点到武汉,中午就能完成分发,基本可以 24 小时之内送达。这次我们也是包一辆车,在公众号文章发布前就准备好,然后统计好需求,到第三天凌晨,所有物资就分发完了。我们的做法就是链条足够短,货交给师傅,师傅帮忙完成配送,最后交给当地志愿者分发下去。
第二是不添乱。为什么会找「七年五季」一起做,因为我们毕竟是做零食的品牌,没有那么刚需,而「七年五季」我们平常比较熟悉,他们的仓库和我们一样都在武汉,可以迅速调动现货。我们也认为,「七年五季」在石家庄疫情、河南水灾时均挺身而出,做了非常多的捐赠,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品牌。作为同样经历过武汉疫情的品牌,我当时给吴总打了个电话,告诉了他我的想法,他说那行你要多少我们也捐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快的行动,当时挂完电话他们就调了一批刚生产出来的现货,送到我们仓库一起发出去。
02
捐赠反成试吃渠道,助力产品小范围破圈
刀法:从捐赠到现在有没有遇到供应链上的挑战?
孙思达:我们第一批捐出的是“燕麦谷物脆”的大部分库存,当时还没有上线。比起之前的脆片产品,“燕麦谷物脆”有个吃法是可以泡牛奶代一餐,也比较契合疫情下的需求。这款产品在 4 月初做了一些预售,正式上线是 4 月 12 号,这次捐赠正好也给产品做了一波试吃、推广,目前这款产品上线一周多,自然销售量已经突破 3000 ,剩余的库存也都卖光了。
疫情对我们肯定还是有影响,但我们也肯定不是最惨的,我们同事通过调配备选的供应商、全国多仓、办公室常备行军床以及洗漱用品等“自救”,到目前,供应链还是比较稳定。“燕麦谷物脆”本身就因为疫情延迟一个月发售,而且我们当时对可能出状况的供应链都做了调整和替代,捐出后也很快补了一批货。第二批捐赠的产品,我们就定做了全麦面包,也缓解了“燕麦谷物脆”库存紧张的问题。
刀法:定做全麦面包这件事,给产品拓展带来了启示吗?
孙思达:定做了全麦面包主要还是受当下情况的影响。按照正常发展来说,「食验室」应该是不会出全麦面包的。虽然目前我们也在做一些大家可以囤的套餐,但整体上,我们觉得维持原本的定位就挺好,就是做满足用户好吃又没有负担的需求的健康零食,好吃是指味道像大家小时候记忆中零食的味道,营养、健康是当专业的 KOL 或大 V 来研究我们的配方和营养成分时,它都是一个健康的产品。
刀法:通过这两次行动,您感受到了品牌的人群破圈吗?您对健康零食品牌未来的发展趋势怎么看?
孙思达:是有的。目前「食验室」专注的人群是 Z 世代、新锐白领,我们的主要目标沟通人群是有健身习惯与认知的。但在这次的捐赠中,我们还接触到更广泛的学生、老人群体,比如我们捐赠时碰到有个高校食堂的职工确诊,四个食堂封了一半,学生可能会有吃不饱的情况,我们送过去的面包最后虽然因为学校物资消杀、容易过保的原因不让进,但学生们还是帮我们在学校里宣传,发朋友圈、小红书的也有很多;我们给老人捐物资,他们大部分也有子女,只要做了,我相信一定会有人看到。
上下滑动查看
我们认为的健康零食品牌是能够做到传统零食口味的基础上,在原料及工艺端均符合现代消费者对于健康的需求,比如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等,但现阶段优秀的供给——在供应链、原料、工艺上下功夫的品牌太少。当然这本质上还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毕竟在过去消费者喜欢的那些好的口味、口感与盐糖脂仍然分不开,但需求已经非常旺盛,相信谁能做出好的产品谁就能先一步爆发。
03
专业化营销之外,更重要的是获取用户「情感信任」
刀法:这两次抗疫的经历,对于品牌来说有什么收获?
孙思达:我们做抗疫这件事之前,觉得就是一次简单的捐赠行为,和品牌没有那么强相关。最早也担心有人会认为我们是营销,所以我们都没有放新品的介绍,只希望大家关注这件事本身。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它可能是「食验室」品牌发展史上一个小小的事件,我们也有不少小伙伴正在上海,其余的小伙伴也一直想为上海做点什么,我们听到、看到了一些事,不能坐视不管,觉得需要站出来。我觉得在未来有更多人了解「食验室」或者这次事件的时候,能够有一些认同,就够了。
如果说最深的认识,我觉得还是看到了真实的力量。最早公众号那篇文章是我写出的自己的想法,没有做太多改动就发出去了,我觉得这种真实是有力量、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此前在一些联名、线下投放这样的 PR 活动上,做的还是相对比较少,今后我们会更朝真实、与用户搭建情感信任的方向上去做。
刀法:这种“真实”应用到品牌营销上,具体会怎么做呢?
孙思达:过去几年,我们专注在产品上,通过产品特性来塑造品牌人格。从去年起,我们开始把品牌的因素考虑进来。我们以前在营销上更多做的是健康科普,或者投一些专业的 KOL 。
今年开始,我们觉得零食本身还是应该给人带来快乐,希望通过分享来获取消费者的「情感信任」,让我们的消费者不用再去研究那么多成分、配料表和营养价值,只要选择「食验室」就好。我们告诉你这个产品是适合你的,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对你的健康是有益的,可以放心吃,也一定比你之前吃的那些单纯多巴胺分泌,但对身体可能会带来负担的食物更快乐。
比如这两次物资捐赠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感动,我觉得是值得去传播的。所以在之后的品牌宣发中,我们准备在微博中做一些传播,和大家分享、探讨这些的志愿者故事,比如一些警官将自己的食物分享给流浪者、困在酒店里的外地人。
上下滑动查看
我们的用户对健康、对食物都有着比较高的认知,他们可以被称之为“零食成分党”,因此我们希望做的事情不是做秀,是有效、经得起推敲的,这是我们做事的原则,相信也是用户希望我们做的方式。
食验室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品牌,整个团队平均年龄是 24 岁,可能是整个行业最年轻的团队,我们相信时间的力量,这样坚持做下去,一定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
与 20000+品牌操盘手一起探讨:最新趋势洞察 · 营销底层方法 · 高效运营模型 · 热门案例拆解,共同洞察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