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那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究竟为何?本文尝试对此进行讨论。
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由来,
以及与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关系
(一)2019年2月22日下午,总书记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明确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仅两个月后的2019年4月19日,政治局会议便正式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意思的是,一个月之后的5月24日,包商银行被宣布接管,笔者认为这应可以被视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之后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事件。
(二)从时间轴上看,金融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然是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延续。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同年12月18日-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便提出“三去一降一补”,除“补短板”和“降成本”外,这里的“三去”的主要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三)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之前的三年时间里,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推行三年有余,期间发生了环保督察、金融强监管、产能过剩主体的关停并转、国企改革与去杠杆、地方GDP考核理念重塑、三四线城市房价大幅上升等标志性事件。不过在“三去一降一补”的运动过程中,金融体系某种程度上有所受益,如通过去产能,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了上涨潮,国企盈利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恢复且分化加剧;通过去库存,房价持续上扬,地产行业进入了一波明显的上行期;通过去杠杆,表外体量的下降与金融体系的资金价格上升并存,导致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和银行利差出现了抬升等。
现在看来,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代表的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解决了诸多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便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的背景。
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内涵、背景、本质、目的与聚焦点
(一)内涵:金融地位从属化、金融资源聚焦化、金融体系存量优化等
1、关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的理解,总书记于2019年2月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可能最具权威性,该次讲话中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要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要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要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
可以看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词主要包括“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建设资本市场”“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等,显然背景是提供了过多无效或低效金融供给。
2、那究竟什么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2017年7月原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述稳总量(稳住货币总量)、调结构(优化金融结构)、防空转(限制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控风险(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和补短板(补充金融发展的短板)。也即,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更加注重金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使金融体系更加适配实体经济的发展和转型,真正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总结下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与方向可概述为金融地位从属化(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金融定位财政化(服务于政府融资与重点项目融资)、金融资源聚焦化(实体经济与高质量发展领域)、金融体系存量优化(如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以及中小金融机构重组整合)等几个方面。与此同时,金融监管也要服务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背景: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及不畅通等问题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是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呈现出典型的不平衡、不充分以及不畅通等诸多问题,即金融资源与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整体比较低下。这些问题在货币超发和监管力度偏弱的情况下,极易导致金融体系脱离实体经济需要,使金融部门存在过度膨胀和功能异化的自嗨倾向(自我膨胀、自我循环和自我强化)。
(三)本质:对“资金提供方”进行“结构性改革”,增加优质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对“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即变革的对象是“供给侧”(资金的提供方)。显然,资金的提供方对应着“社会融资规模”的供给端,即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含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以及其它。这意味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对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含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以及其它等三大领域进行改革,即增加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四)目的:提升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性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提升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过程是通过不断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转变和通过改革、调整和优化金融供给体系来实现。这意味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还是要回到服务实体经济层面,是金融工作从属性与人民性的具体体现。
(五)聚焦点:对金融结构、融资结构及市场结构的持续优化调整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动过程中主要指三个方面,即对金融结构、融资结构以及市场结构的持续优化调整。具体看,
1、在金融结构方面,主要以提升金融机构的稳健性为目标,通过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强化资本补充、推进中小银行改革重组与回归本源、促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来实现。
2、在融资结构方面,主要通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加长期资本供给来实现。其中,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以及监管强力推动的配合,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提供。同时,通过变革LPR报价机制与存款利率报价机制来实现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从根本上形成持续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的预期。
3、在市场结构方面,主要通过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壮大各类中长期投资力量,强化投资者保护、促进债券市场各类基础设施之间互联互通等方式来实现,使经济体系获得的金融支持更便利高效、更优质低廉、更精准快捷。
三、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具体要求?
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只是提及“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没有进一步展开。不过从金融工作会议之后,金融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对外公开讲话来说,大致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通过改革、调整和优化金融供给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适配的金融服务。
(二)通过推动金融机构改革,优化大、中、小金融机构布局,构建由信贷、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三)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包括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持续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加强外汇市场管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四)优化融资结构体系,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同时,货币总量上合理增长,结构上有增有减,节奏上平稳适度,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五)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仅仅是对内,还包括金融开放环节,即通过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提升金融服务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水平,提高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及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挥金融服务的枢纽功能。
也即,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金融体系就会朝着相应的方向改革。
……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