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人生过半,我还是没有“松弛感”

人生过半,我还是没有“松弛感”

生活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读者:梅子

审美这事很玄,风水风流转,如今,你若想夸奖一个人 ,最好说TA有“松弛感”。

和“高级感”“氛围感”“厌世脸”类似,“松弛感”原本和咱普通人也不沾边。它最早被用在给明星写的通稿上,赞美其在穿搭、气质、妆容、举止等方面,有着毫不费力、天然去雕饰的美,呈现出一种慵懒随意、舒展自然的画风,类似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

相反,过于勤奋努力,把野心和欲望都写在脸上的明星则不受待见,会被群嘲。努力不好吗?不好,你太用力了,姿态都很不好看,大众就是不喜欢你这种“一心想赢,用力过猛”的模样。

《最好的时光》剧照

“松弛感”最近变成网络热词,被反复提及,起源于某博主的一次经历:她在机场,旁观一家人出门旅游经历了行李全部被退回的糟心事,竟然没有一个人紧张惶恐,生气急眼,指责埋怨,而是云淡风轻,重新安排好行李后继续开心聊天。这事要是放在别的家庭,很可能引发一场硝烟弥漫的家庭大战,博主忍不住感叹世界上竟有如此松弛自然的家庭关系。

一时间,人人羡慕“松弛感”,人人想要“松弛感”。羡慕之余,也有人反向吐槽自己长大的过程时刻处在“备战”状态,事情稍微滑出既定轨道就情绪崩坏,小时候吃饭掉根筷子都要被责骂……

到底什么是松弛感,我想大概是情绪稳定、举重若轻、乐观从容、淡定舒展、不焦虑。和它对应的,是紧绷感、焦虑感,症状为用力过猛,神经紧绷,事事严阵以待,整日紧张兮兮。

《心灵捕手》剧照

对号入座,我就是一个活得很紧绷焦虑的人,和“松弛”二字毫不沾边。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那一组站起来大声朗读课本,我会提前数一下在我前面还有多少人,看看我要读的是哪部分,这样我就能在轮到我朗读之前先练习一遍。我想,我人生的焦虑症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人生忧患识字始”,整个学生时代,我都和“焦虑”二字始终相伴。毫不夸张的说,自从上学,我再也没拥有过一个一觉睡到自然醒的高质量睡眠,哪怕提前定好了闹钟,我也睡不安稳,害怕它万一不响,害我上学迟到。每一次成绩排名,都能引起我情绪的起落浮沉。埋首书堆,把所有希望都系于高考,好像一旦被挤下高考的独木桥,就万劫不复。上大学时,总是心急火燎赶火车,以致落下“赶车”赶车后遗症。哪怕如今能网上购票,能精准知道发车时间,还是担心错过火车,需要提前半小时坐进候车室里才安心。毕业后,当了老师,还是焦虑紧张,每次上课,都要提前五分钟进教室候课,绝不会像别人一样踩着上课铃声慌里慌张进课堂。三十岁,我辞掉工作带着孩子去读研,一手拎书一手提菜,一边带娃一边写论文的生活我过了三年,每一天都过得紧锣密鼓,每一分钟都卡得严丝合缝,哪来的松弛感?

养孩子我也没有松弛感。年轻的时候,组建家庭怀上孩子,学着撑起一个小家。孩子一天天长大,每几年就是一个主题。婴儿时,吃喝拉撒,经常生病,昼夜颠倒,时刻陪伴。上了幼儿园小学,和熊孩子斗智斗勇,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培养良好习惯。上了中学,还要面对青春期的巨浪来袭,担心她叛逆早恋。考大学,又要操心学什么专业能找到好工作,即使走上社会扶上马还得再送一程。找对象,又担忧谈恋爱会不会遇到渣男——啊,真是永无止境的无限责任妈妈。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着向前,来自孩子的烦恼与问题无穷无尽,并不是“长大就好了”。当妈的人,哪有什么迈过去就豁然开朗的坎啊。

《小欢喜》剧照

焦虑感紧张感和性格有关系,也和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很多人坦言,自己的紧张感就是从原生家庭中来,从父母那里习得。物资匮乏生计艰难的时代,亲眼目睹父母一辈普遍不放松,一分钱恨不得掰成几瓣花,斤斤计较,买根葱都想让人饶头蒜;凡事精打细算,浪费一点好东西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恐惧任何的突发情况,哪怕只是不小心打破一只碗,没来得及赶上一班火车,因为那意味着额外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如果你有个特别勤快,从没睡过午觉,把“越吃越馋,越睡越懒”当做口头禅挂在嘴上的妈,你想拥有松弛感,想都不要想。

所以,松弛感的底气首先来自不匮乏。如果不是家境优越,有人脉有靠山,事事有人兜底,谁敢轻易放松。对一个只有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小镇做题家而言,举目四望,无人可以依靠,压根没有松弛的资本。像我,吊着一口气,一路狂奔,年届不惑也丝毫不敢喘息松懈。业余时间也不敢心安理得放松躺平,忙着提升充电,似乎多考一个证,在这个竞争激烈严酷的当下,就多一个竞争的筹码。当奔跑和努力成为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习惯,长时间处在这种紧绷的生活节奏下,人逐渐失去了“慢慢来”的能力。

《安家》剧照

当焦虑和紧绷成了一种本能,不值得焦虑的事也要找出来焦虑一下子。一件事焦虑完了,就找点新的事让自己焦虑。习惯了未雨绸缪,习惯了凡事往坏处想,生怕一放松就也有坏事降临。这说的就是我。

越推崇什么,越说明什么东西匮乏。看个视频都要倍速的现代人,不配拥有“松弛感”。为了弯道超车,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从小就卯着一股劲,力争上游,奋勇争先。当了父母,又赶上一个内卷的“鸡娃”时代。生娃,生日最好能在上半年,否则就要比同龄的小孩上学晚一年,怎么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为了能挤进最好的学校,买学区房、狠砸钱都是常规操作,就算通宵排队也得上。好不容易拼完了小升初、中考、高考,当孩子大一就要开始刷实习,大学变得像高中一样紧张,才发现“上了大学就好了”是最大的谎言。至于“松弛感”,简直就是奢侈品,想都不敢想。

松弛感还来自对结果的豁达,随遇而安,顺其自然。成长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我们被迫陷入了焦虑的怪圈。学习、工作中害怕行差踏错,唯恐因为一次疏漏而全盘皆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旦结果不如所愿,好像天都塌了。喜欢对结果进行灾难化想象,夸大不好事情的负面影响。似乎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就只能睡马路、扫大街。不敢停歇,偶尔放松,内心充满负罪感。我们是如此,父母也是这样一路走来,虽不甘心,但也能理解。

《天才枪手》剧照

其实,关于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我们的老祖先早就进行过深刻探讨:古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子,也有“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逍遥游的庄子;有吃饱了就睡诸事不管的猪八戒,也有自我要求甚高的唐三藏;杜甫忧国忧民,苦大仇深,眉头紧锁,不松弛,李白潇洒飘逸,仗剑天涯,诗酒年华,相对松弛;曾国藩一生谨言慎行,自律严苛,是松弛的反义词,“竹林七贤”们却专门追求“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松弛感……无论松弛还是紧绷,都是生活方式的一种,没有优劣好坏之分。

问题是,如今的互联网,各种信息泥沙俱下,乱花渐欲迷人眼,一会让你拼,一会让你躺;昨天推崇“仪式感”,今天提倡“松弛感”,贩卖焦虑,制造紧张,烦不烦啊 。

无论躺平,还是松弛感,目的都是为了摆脱焦虑,实现精神自洽。但松弛不是躺平,躺平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欲望,两手一摊,远离竞争,无所作为;而松弛感,它首先承认了我们世俗的欲望——你完全可以渴望成功,不过你要慢慢来,且要豁达地接受任何一种结果。做好当下,不过度考虑未来,等待结果自然发生,是拥有松弛感的关键。

《我,一个人住》剧照

事实上,我发现,身边有些人的“松弛感”是天生的,纯粹就是“心大”,什么都不在乎;同样,有些人的“不松驰”也是必然的。为了达成目标,咬牙切齿努力,胼手砥足争取,苦心孤诣、步履维艰的人是“松”不起来的。对于天生的“卷王”而言,顺应本心的“卷”,才是他们的“松弛感”。

很抱歉,个人性格、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让我就是没有“松弛感”。但看过的一个比喻让我很受触动和启发:焦虑的人就像背着沉重的行李等公交车,车迟迟不来,你也不敢把行李放下来,就那么很累的站在站台,翘首以盼。车该来的时候自然会来,你不妨先把行李放下来休息一会儿,车来了,不耽误你背着行李上车。近两年,我才稍微放轻松一点。

图|视觉中国

对“松弛感”的叫好,对“用力过猛”的嘲笑批判,也让部分人羞于承认自己的“不松驰”,自我审查为何“不松弛”。抱歉,我就是“松弛”不来,即使人生已经过半。我喜欢早起跑上五公里,精神抖擞开启新的一天。白天认真工作,夜晚坚持读书写作,每天过得忙碌充实,才得一夜安眠。无论别人如何推崇“松弛感”,也没必要盲目跟风,以失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也许,不去刻意追求“松弛感”,按照自己舒服的节奏来,才是真正的松弛感。

追求所在。






排版:菲菲/ 审核:小风

三联人物故事征稿
投稿要求
故事须真实可靠,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身边看到或听到的故事,要求故事性强,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以第一人称叙事为佳,有相关图片更佳。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征稿说明】

投稿方式
稿件字数5000字以内为佳。
稿件请同时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稿件示例
来稿请注明联系电话,方便沟通。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酬。
期待你的文字。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当松弛感美人 爱上「灵动短发」西城妈妈的松弛感,在这件育儿小事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被“松弛感”绑架的年轻人 |一种新的网络规训希腊圣岛-1:行走在蓝白世界(住/行信息)家庭关系中的“松弛感”,有多珍贵?刷屏的孟晚舟最新演讲,教我学会了“松弛感”用一个动作拥有全世界(多图)“我就是没有松弛感,有什么好羞愧的?”全网都在追求“松弛感”,但你不能这样要求一个小孩留学生的生活松弛感怎么又被骂了呢?中国最有松弛感的地方,我选这里写散文这件小事,给了我久违的“松弛感”八月的故事,母女爱恨难解难分松弛感流行:我们为何“紧绷”?我们老中说秃噜嘴的那些英文!“松弛感”,是不松弛也可以耐心不足3秒的短视频时代,1亿人在播客里寻回松弛感疏离感、破碎感、松弛感,中文互联网三刺客67岁林青霞出版4本散文集,终于找到了生命中的“松弛感”秋天最有松弛感的12座小城,和当地人一样享受慢生活,你去过几个?在三亚隔离的第11天,上过热搜的我还是没去成新疆如何过有「松弛感」的生活?最近很火的“松弛感”,到底要怎么获得?澳大利亚的“松弛感”,离生活很近没有松弛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何怀宏|“松弛感”,一种相对的完美汤唯身上的松弛感,爱了!爱情剧再迭代,开播高热的《两个人的小森林》用松弛感诠释爱的想象“机场一家人”引46万人点赞,家庭中的松弛感,有多珍贵?不加班、不鸡娃,这位二胎妈妈的「松弛感」太迷人了一个妈妈是否有“松弛感”,就看她如何给孩子选课外班别用“松弛感”,绑架你的孩子本来高高兴兴,一回头,惊险的一幕发生了活出“松弛感”的鹤岗,有何不可?亲子关系的“松弛感”,有多重要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