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松弛感”,绑架你的孩子
编者按:
前段时间,“松弛感”一词很火。很多人都追求这种轻松适应变化的状态。
在心理学上,它指的是「认知灵活性」。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一起了解:
为什么孩子天生没有“松弛感”,动不动就哭?如何慢慢去建立「认知灵活性」?
因为下雨,暂时去不了公园,娃崩溃了; 计划去玩具店,结果人家临时关门,娃嚎啕大哭了; 好朋友居家没来上幼儿园,娃伤心一整天了……
首先,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① 允许孩子难过,并成为他情绪的“嘴替”
恐吓派:“哭什么哭,再哭我可就生气了!” 理智派:“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哭也改变不了什么。” 补偿派:“你看它关门了,爸爸妈妈也没想到,我们也很意外,我们下次再找个机会陪你来好吗?”
“哎呦,难过的掉金豆子啦,妈妈理解你,陪着你帮你接金豆子。” “抱抱你,我知道玩具店关门了你很伤心,好好抱抱。” “看你这么难过,爸爸妈妈会陪着你。”
“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很难过,妈妈小时候也为这样的事情哭过。” “我有一次也是这样的,妈妈本来要去旅行,结果没赶上飞机,我可难受了。”
——“那今天玩具店关门了,怎么办呢?” ——“我就要去。”
“如果不是关门了,我也想今天去,你帮我看看怎么解决这个事情,我们是今天去逛一会儿商场呢?还是下个星期再来玩具店?”或者,“我们是周五再来看看?还是下周六再来?”(给选择)
*还可以一起头脑风暴,“我们一起想一想都有哪些解决的方法。”
玩玩具时—— 只要在安全的情况下,任何玩法都是孩子的一种探索和实践,我们也不需要纠正和固定孩子的玩法。 玩游戏时—— 可以设定更加灵活的游戏规则,比如音乐律动时音乐响起开始舞蹈,暂时时进入“木头人”的状态,也可以偶尔把舞动和静止的设定对调,通过游戏规则的更改,帮助孩子明白游戏的玩法不止一种,思考的方式也不止一种。 可以玩一些“多种答案”的游戏—— 比如当玩分类游戏时,苹果既可以分给水果类,也可以分到颜色组。答案不是唯一的,孩子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在玩假扮游戏时—— 可以加入“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假设情境,在角色扮演中观察和引导孩子处理类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Chess,S., & Thomas, A. (1984). Origins andevolution of behavior disorders from infancy to early adulthood. New York:Brunner/Mazel.
[2]Weissbluth, M. (1984). Sleep duration, temperament, and Conners' ratings of three-year-old childre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Pediatrics.
[3]Carey, W. B., Fox, M., & McDevitt, S. C. (1977). Temperament as a factor in early school adjustment. Pediatrics, 60(4), 621-624.
[4]Deak, G. O. (2003).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flexibility and language abilities.
[5]玛利亚.蒙台梭利. (2003). 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幼教经典丛书). 天津人民出版社.
今晚8点,张军直播专场
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往往会比我们替孩子做决定更有效
那怎样才能让孩子具备自主意识
能够独立地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负责呢?
今晚8点,【张军】老师直播分享:
如何培养一个自我负责的孩子?
📣直播无回放!点击下方【预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