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症?痴呆症?《我和我的年轻痴呆老伴儿》之四
办公室里的杨琼
更年症?痴呆症?
老伴儿是什么时候患上痴呆症的?我说不清楚,恐怕绝大多数病人亲属也说不清楚。如果非要我说出一个时间点,那么可以说,大约在2003年,杨琼和我一起在香港工作时,就有一些症状了。那时她49岁。
我是1999年底被人民日报社派到人民日报香港办事处工作的,而在这之前,我在上海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工作了5年,原来说好只干3年的,但种种因素延长了我在沪时间。而开始两年恰逢儿子读高二、高三,是最紧要的时期,重担就都由杨琼一人挑了。1996年9月儿子上复旦之后,她又奋力读研。我们天各一方,聚少分多。因此去香港,一定要一起去,成为我们俩的共识。
而就在赴港之前,杨琼闪电般地做了一个决定:不到香港做随任家属,把关系从市经贸委调到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在香港为公司做上市的前期工作。
香港的北京同仁堂药店
从内地到香港,我们都有个适应过程,学广东话,全方位了解香港情况,我俩都是从早忙到晚。最紧张的时候,担任了集团驻港证券代表的她,经常要干到深更半夜,甚至两三天昼夜连轴转。为了同仁堂,她倾注了全部心血。例如,SARS最紧张的那段时间,许多人都减少外出、甚至不上班了,但为了抓住楼市低迷机会,为公司买到性价比最高的办公楼和宿舍,她冒着高温,四处奔波,跟着中介,连续看了70多处房子,最终以非常合适的价格,拿下了优质房产。
难得轻松一次
对于她的忙,我理解也支持,但到港两年多后,本来个性强的她,除了忙工作,其它“事儿”也越来越多了,不光动辄发脾气,还经常莫名其妙地疑神疑鬼,尤其是对我接触异性特别敏感,工作中认识的女士、同单位的女同事都成为她的怀疑对象;有时竟然跟踪我,甚至毫不顾忌地当众翻脸、对女士说很难听的话。
敏感,是女士的正常的“吃醋”吧?我以为解释几句、打打哈哈就会过去,没想到并非如此。这种事儿不仅越来越频繁,而且越来越过分。但我还是没往“有病”方面想,认为50来岁差不多进入更年期了,加上工作压力太大,有些“异常”是正常的。作为丈夫,我应该多些宽容和体贴,帮助她度过这一特殊时段。
到2005年结束工作离开香港,两年中尽管“磕磕碰碰”不断深化,但我一直是这么认为,这么对待的。还不时以“她这么在乎”我而自慰,这正说明我们之间的感情很深。
她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一向不把钱当事儿、对理财没什么兴趣的她,不断向我要钱,热衷起理财来。对此,我更没当事儿,认为这可能与她现实从事的证券工作有关,是很自然的。
其实,多疑、性格脾气变化,正是痴呆的两个早期症状。按医学界的说法,痴呆症可能在二十多年前就出现早期症状。而我当时根本不知道这些。因此也就根本没往那个方向想,等知道这些时为时已晚,杨琼已经是中重度病人了。如果早发现,早介入,就能推后发病的时间,减缓发展的速度。医学界说,我国的老年痴呆患者,绝大多数到医院就医时,就都是中重度了。
更年症?痴呆症?一般人很难分清楚。但专科医院分得清楚。
北京宣武医院已经可以通过验血,发现人体内的潜在痴呆因素。但愿更多家庭,吸取我的教训,留意身边亲人的“异动”,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重演悲剧。
***相关阅读链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