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市场 | 走向再通胀:来自世纪之交的经验
再通胀,政策
当前CPI与PPI同比均为负,类似的情况在世纪之交也曾出现。世纪之交推动物价走出低迷的经验或许对当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为治理经济过热与通货膨胀,我国1993年起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投资过热时期形成的产能逐渐释放,叠加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部需求形成较大拖累,经济增速自1998年开始出现阶段性回落,产能利用率明显下降,产能过剩特征突出,国有企业亏损压力较大。
面对上述挑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既包括财政与货币的逆周期调节举措,也包括加入世贸组织、建立商品房制度、国企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等改革举措。具体来看,财政政策方面开始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且后续常规化,对赤字工具的使用更加成熟;货币政策方面调降利率,1年期存款基准和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从1998年年初的5.22%和7.92%,下降至2002年末的1.98%和5.31%;加入世贸组织开启了一轮出口的上行周期;商品房市场的改革有效地释放了人民的住房需求,带动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国企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国有企业亏损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我国的物价逐渐回升,但物价回升并非一蹴而就,整体呈现一波三折的“W”型,直至2003年后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物价持续运行在正区间。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