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鲜出炉的2023回国印象(内有干货攻略)
Luckymoon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先把感想放最前面,干货攻略在 #5 楼
这次回国最大的体会:
1. 国内的服务业真是上了一个新境界!如果说中国曾经经典的国营菜市场大妈的凶悍倨傲,到了后来多年的要么热情到有点肉麻要么有失生硬的无厘头服务。 但到了今日,突然发现国内的服务业进入了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也许是因为90、00后的年青人成为服务业的主流? 国内这些年轻人的素质比起老一辈,肉眼可见明显提高。他们大多态度亲和温柔,而且自然,不像是后天培训出来更像是缘于他们本来的天性。 有几次我坐在一旁,听几位工作人员聊天,都很年轻,无论男女,一个个说话和气,轻声细语,嬉笑玩笑也都很温柔,让人听着莞尔。 当时就觉得,没有老一辈戾气的孩子们太可爱啦。
而这些年轻人让游客们的服务体验变得很美好。
记得临行前,看到这里有贴说国内海关人员对美国来的人如何严阵以待的态度。 入关时,还有点嘀咕,马上一位机场海关小哥就让我们放松下来。完全没有想象中的严肃和一本正经,他友善而随意的建议我们兵分两路,分成两组从两个检查窗口过,这样速度可以快一点。 过关检查的时候,海关小哥还过来一起帮忙把摄像头往下调整,方便孩子照相。五分钟之内,我们就顺利过关了。这速度和态度,比起上一次回国还要丝滑无比!
这种好印象一直延续了整个旅程,无论是在高铁、酒店、饭店、景区,超市,出租车、医院等等等等,服务人员的态度都相当不错。 而且不仅仅是我们的个人体验。亲眼看到高铁上年轻的乘务员女孩扛着一大箱子外卖(十几份盒饭)交给某位带着孩子的中年女乘客, 接着和女乘客商量待会怎么处理这么大一个纸箱子,整个过程,高铁乘务员都和女乘客柔声细语,各种耐心的解释商量。(中间乘客几次磨叽,我还以为乘务员要不耐烦了,结果,态度依旧很耐心)
曾经以为日本的服务业融合了东方特有的偎贴细节加上现代文明的分寸感和素质底线算是顶尖流的了,但是在国内,就很难做到。 然而这次回国之行让我的观点有所动摇,原来,国内的普通服务行业也能往这个方向发展啊!
在国内跑了医院、银行、手机营业厅。 银行、医院这些地方,出国多年已经很陌生了,比如医院里从挂号到门诊到科室具体怎么操作,而且医院里挂号付款之类的都用自助机,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搞。 接着就发现,大厅里有好几个工作人员,比如自助机前就站着一位, 看我一脸迷茫,立刻就上来一步步教我怎么在自助机上操作。之后的所有步骤都靠着随处可见的工作人员顺利完成。(语言没有障碍就是方便哈) 银行和手机营业大厅里也是,很快有工作人员上来帮助一步步完成所有得手续。
2. 国内生活实在是太方便了,而且特别安全。 拿网约车来说:话说在什么都通胀的今天,国内打车的费用我怎么觉得还比多年前都便宜了呢?(难道是我的错觉?)
虽然网约车在国外也不算啥新鲜事,可国内的网约车真是把细节做足了,特别从女性的角度而言,安全感真是满满的。 从上车开始,平台导航系统就会一直播报驾驶路线,然后一路都在平台的语音中驾驶,语音会提醒司机不要与乘客过多攀谈,保护个人隐私。 同时语音会不断提醒沿路的违规监控摄像头(国内几乎每一百米就有监控摄像头)。 司机都必须按平台的导航路线开车,据说一旦驾驶偏离路线,就会被上传平台触发调查。(几年前曾发生滴滴恶性案件后,滴滴整改,所有的车里都装了摄像头,会定时回传,一有异动会自动报警)。
这一系列的操作让人觉得国内打车的体验特别好,安全放心,价格公道快捷。于是看到很多女孩子们拿着手机在路边一个人打车。
问起国内的亲朋好友,每个人都特别放心安全性,因为到处都是摄像头。
国内的天眼,到处摄像头,出租车里的摄像头,还有隐私吗? 如果说以前我觉得这真是一个问题。 现在的感受则是:如果能换来更多的安全感,讲真,我是不在乎马路上每一百米来个摄像头,更不介意叫的网约车里安装摄像头。
3.美团成为一线大城市的刚需 回国前就听说外卖方便,朋友们也经常和我提起用外卖多好多好。
这次回国体验了一把,天呐!这不是方便,这是方便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好嘛?!
几乎啥东西你都可以上美团快送,超市的各种货物,美食,电影票,鲜花、奶茶等等等等。 当然大家最常用的是各种美食外卖。这么说吧,只要是你想吃的口味,想吃的饭馆,你就在美团上的app找吧,肯定能找到。 然后下单,说30分钟送到,接着,app上会实时report你这一单的情况:店家正在备单,送货员前往取货,已经取货,正在赶往你的地点,还有多少分钟抵达。 (就和网约车一样,一路用语音实时播报行驶的情况路段) 第30分钟左右,楼下有人打电话:你好。你的外卖到了。
方便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是真的, 说美团的这批送货员真是用生命在赚钱,这也是真的, 酷暑严寒,他们的电动车无缝不钻,因为他们的单子迟到了要扣钱,所以都是争分夺秒的在送货。 闲聊中和出租车司机帮他们算了笔账,得到的结论是:这行要是努力工作,每天的进账也是相当可观的(毕竟入行门槛不高) 在路上,时不时看到几个美团骑手一遛骑过去,他们大多面色黝黑,身材粗壮。
4.国内的美食:把这放在最后一点,是因为,毕竟这一点是被很多人夸赞过的,了无新意了不是。 然而,每次回去都被冲击到:国内美食达到的繁荣井喷状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甚至于吃的几次西餐快餐,汉堡、意大利面,牛排之类的,好吃和创新的程度都让人惊叹:这玩意还能这么做啊?啊?!在美国吃的都是个啥?同样的名字,就是渣好嘛。
当然咱们比较的对象不是双方的高档餐厅(比如米其林对比),就只说普罗大众的餐馆对比。
各种正餐就更别提了,而且现在各大商场里几乎全是餐馆(实体店萎缩),有一次在一个大商场里数了数,从一楼到五楼,大概有两三百家各种风格各种口味的餐馆。 北京、川菜、淮扬、福建、粤菜、台菜、日餐、墨西哥,火锅、贵州菜、云南菜、东北菜、越南菜、还有各种创新的特色餐厅等等等等 而且家家生意兴隆,高朋满座。
话说国内现在大家的状态,让人觉得那曾经的三年疫情封控,仿佛就是一场梦(或者是一场传说),而春梦了无痕,哈哈。 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的,几乎无从追寻的出曾经的痕迹。 大家也很少提,只是尽情的拥抱目前的生活。
拥抱目前的生活,就是我们普通人的愿望,挺好。
07/10 更新: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好吧,为了客观起见,加上一些负面印象:
1.热,国内实在是太热了。 主因当然是因为回去正好大夏天,四十多度高温,从南到北(某几天据出租车司机说地表得有70多度) 雪上加霜的是很多地方的空调温度都调的不够低。商场、饭店、出租车。坐出租车发现往往风力开到最大,温度却调的不低(也有可能是坐后排的感受?ld说前面还是冷的) 餐馆往往空调也不够冷,而且总上热水热茶,冰水就别想了,除非点饮料(也没有加冰块)。 有一次玩得快要中暑了冲进一家餐馆,空调不给力就不说了,和服务员说了不要茶要水,然后,哐当,一杯热气腾腾的水给端上来了,当时就要崩溃了。
说到这要佩服国内人的抗热能力,在著名景区看到好些女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汉服,在四十多度的高温酷热下,开开心心的拍照(不知道其中有多少网红)。 厚厚的汉服啊!!你们想象一下吧,长裙长袖,里三层外三层(那料子应该不是相对透气的真丝,就是人造材料),脸上还画着精致的妆容。 那一刻真是....佩服到五体投地! 无论天多热,国内女性们对防晒的追求:打着伞,脸基尼,冰袖,一水的sneaker(为啥北京的女孩们夏天都穿着厚厚的运动鞋?几乎没看到穿露脚趾的凉拖),裙子很多看着就热(布料很多)。 后来我在一家工艺品店和年轻的店主女孩抱怨国内的空调和没有热水,女孩咯咯咯笑了,然后说:我们中国人讲究养生,太冷的东西对身体不好。 嗯,好吧,东方的养生哲学。
另一方面想想,如果这么多人口的国度哪怕把空调只调低一度,耗能是多少?
只有高铁是一个另类的存在,绝对达到欧美标准了,坐在车上那个冷啊,简直了。
2.卫生问题 哈,这个问题,进步很大,还有提升空间。 住了好几个酒店,有的很干净,有的就麻麻。(国内的装修品味非常与时俱进,有的地方的现代简约风掌握的非常好) 厕所,蹲坑还是不少的,这一点有些心理障碍,但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 中餐普遍依旧共享口水(公勺公筷不普及)
3.到处都是乌央乌央的人 大概由于去的是热门的地方,到处都是人头攒动。国内现在对插队现象很敏感,所以还算井然有序。 导致景区游玩成为一种矛盾体验:不去吧,大老远回国一趟,错过觉得遗憾。去了吧,全是人,看人还是看景?
人口红利是一个whole package,你不能既要又要。
4.实体店在消失中 网购应该成为主体了,实体店都在萎缩,而且卖衣服首饰之类的店里东西看着好贵,还挑不出什么。这一点和前些年回国的感受有很大落差。 然而,最可怕的是:商场里很多店家尤其是小铺子是可以砍价的! 出国多年,这项技能早已生疏。于是,叫价¥350的东西,我想了想问:¥320行吗? 卖家那个乐啊,眉开眼笑,点头速度之快,大概没见过这样傻的砍价买家了。 是够傻的,明明刚才旁边的女生把¥399的砍到了¥100,有样学样都不会。 这种能砍价的购物方式只适用于经验丰富、心理素质强的买家,不然体验就不怎么好。
回国不能网购的,要调整购物期望值。
5.曾经和出租车司机瞎聊是一种民间快乐,的哥们掌握各种八卦(据说本论坛创始人歪哥当年各种内通消息就来自于北京的哥,哈哈哈哈) 随着网约车崛起后,这种现象逐渐消亡,上车后往往双方沉默,到地方下车走人,彼此一句多余的话都不用说。 社恐觉得挺好,喜欢烟火气的,会觉得:怎么说呢,有些无聊。
最后的感想:异地恋往往难以为继,因为不能见面,就会逐渐隔阂,会有illusion也会逐渐妖魔扁平化彼此。只有直观的亲眼所见,才能更多的了解,然后发现,其实老百姓们过日子大多殊途同归。 希望疫情彻底消失,起码民间的互动能更活跃和频繁起来,毕竟,人生中保留一个能去生活体验的地方是优点而不是缺点,更何况,那个地方是我们的故乡。
这次回国最大的体会:
1. 国内的服务业真是上了一个新境界!如果说中国曾经经典的国营菜市场大妈的凶悍倨傲,到了后来多年的要么热情到有点肉麻要么有失生硬的无厘头服务。 但到了今日,突然发现国内的服务业进入了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也许是因为90、00后的年青人成为服务业的主流? 国内这些年轻人的素质比起老一辈,肉眼可见明显提高。他们大多态度亲和温柔,而且自然,不像是后天培训出来更像是缘于他们本来的天性。 有几次我坐在一旁,听几位工作人员聊天,都很年轻,无论男女,一个个说话和气,轻声细语,嬉笑玩笑也都很温柔,让人听着莞尔。 当时就觉得,没有老一辈戾气的孩子们太可爱啦。
而这些年轻人让游客们的服务体验变得很美好。
记得临行前,看到这里有贴说国内海关人员对美国来的人如何严阵以待的态度。 入关时,还有点嘀咕,马上一位机场海关小哥就让我们放松下来。完全没有想象中的严肃和一本正经,他友善而随意的建议我们兵分两路,分成两组从两个检查窗口过,这样速度可以快一点。 过关检查的时候,海关小哥还过来一起帮忙把摄像头往下调整,方便孩子照相。五分钟之内,我们就顺利过关了。这速度和态度,比起上一次回国还要丝滑无比!
这种好印象一直延续了整个旅程,无论是在高铁、酒店、饭店、景区,超市,出租车、医院等等等等,服务人员的态度都相当不错。 而且不仅仅是我们的个人体验。亲眼看到高铁上年轻的乘务员女孩扛着一大箱子外卖(十几份盒饭)交给某位带着孩子的中年女乘客, 接着和女乘客商量待会怎么处理这么大一个纸箱子,整个过程,高铁乘务员都和女乘客柔声细语,各种耐心的解释商量。(中间乘客几次磨叽,我还以为乘务员要不耐烦了,结果,态度依旧很耐心)
曾经以为日本的服务业融合了东方特有的偎贴细节加上现代文明的分寸感和素质底线算是顶尖流的了,但是在国内,就很难做到。 然而这次回国之行让我的观点有所动摇,原来,国内的普通服务行业也能往这个方向发展啊!
在国内跑了医院、银行、手机营业厅。 银行、医院这些地方,出国多年已经很陌生了,比如医院里从挂号到门诊到科室具体怎么操作,而且医院里挂号付款之类的都用自助机,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搞。 接着就发现,大厅里有好几个工作人员,比如自助机前就站着一位, 看我一脸迷茫,立刻就上来一步步教我怎么在自助机上操作。之后的所有步骤都靠着随处可见的工作人员顺利完成。(语言没有障碍就是方便哈) 银行和手机营业大厅里也是,很快有工作人员上来帮助一步步完成所有得手续。
2. 国内生活实在是太方便了,而且特别安全。 拿网约车来说:话说在什么都通胀的今天,国内打车的费用我怎么觉得还比多年前都便宜了呢?(难道是我的错觉?)
虽然网约车在国外也不算啥新鲜事,可国内的网约车真是把细节做足了,特别从女性的角度而言,安全感真是满满的。 从上车开始,平台导航系统就会一直播报驾驶路线,然后一路都在平台的语音中驾驶,语音会提醒司机不要与乘客过多攀谈,保护个人隐私。 同时语音会不断提醒沿路的违规监控摄像头(国内几乎每一百米就有监控摄像头)。 司机都必须按平台的导航路线开车,据说一旦驾驶偏离路线,就会被上传平台触发调查。(几年前曾发生滴滴恶性案件后,滴滴整改,所有的车里都装了摄像头,会定时回传,一有异动会自动报警)。
这一系列的操作让人觉得国内打车的体验特别好,安全放心,价格公道快捷。于是看到很多女孩子们拿着手机在路边一个人打车。
问起国内的亲朋好友,每个人都特别放心安全性,因为到处都是摄像头。
国内的天眼,到处摄像头,出租车里的摄像头,还有隐私吗? 如果说以前我觉得这真是一个问题。 现在的感受则是:如果能换来更多的安全感,讲真,我是不在乎马路上每一百米来个摄像头,更不介意叫的网约车里安装摄像头。
3.美团成为一线大城市的刚需 回国前就听说外卖方便,朋友们也经常和我提起用外卖多好多好。
这次回国体验了一把,天呐!这不是方便,这是方便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好嘛?!
几乎啥东西你都可以上美团快送,超市的各种货物,美食,电影票,鲜花、奶茶等等等等。 当然大家最常用的是各种美食外卖。这么说吧,只要是你想吃的口味,想吃的饭馆,你就在美团上的app找吧,肯定能找到。 然后下单,说30分钟送到,接着,app上会实时report你这一单的情况:店家正在备单,送货员前往取货,已经取货,正在赶往你的地点,还有多少分钟抵达。 (就和网约车一样,一路用语音实时播报行驶的情况路段) 第30分钟左右,楼下有人打电话:你好。你的外卖到了。
方便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是真的, 说美团的这批送货员真是用生命在赚钱,这也是真的, 酷暑严寒,他们的电动车无缝不钻,因为他们的单子迟到了要扣钱,所以都是争分夺秒的在送货。 闲聊中和出租车司机帮他们算了笔账,得到的结论是:这行要是努力工作,每天的进账也是相当可观的(毕竟入行门槛不高) 在路上,时不时看到几个美团骑手一遛骑过去,他们大多面色黝黑,身材粗壮。
4.国内的美食:把这放在最后一点,是因为,毕竟这一点是被很多人夸赞过的,了无新意了不是。 然而,每次回去都被冲击到:国内美食达到的繁荣井喷状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甚至于吃的几次西餐快餐,汉堡、意大利面,牛排之类的,好吃和创新的程度都让人惊叹:这玩意还能这么做啊?啊?!在美国吃的都是个啥?同样的名字,就是渣好嘛。
当然咱们比较的对象不是双方的高档餐厅(比如米其林对比),就只说普罗大众的餐馆对比。
各种正餐就更别提了,而且现在各大商场里几乎全是餐馆(实体店萎缩),有一次在一个大商场里数了数,从一楼到五楼,大概有两三百家各种风格各种口味的餐馆。 北京、川菜、淮扬、福建、粤菜、台菜、日餐、墨西哥,火锅、贵州菜、云南菜、东北菜、越南菜、还有各种创新的特色餐厅等等等等 而且家家生意兴隆,高朋满座。
话说国内现在大家的状态,让人觉得那曾经的三年疫情封控,仿佛就是一场梦(或者是一场传说),而春梦了无痕,哈哈。 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的,几乎无从追寻的出曾经的痕迹。 大家也很少提,只是尽情的拥抱目前的生活。
拥抱目前的生活,就是我们普通人的愿望,挺好。
07/10 更新: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好吧,为了客观起见,加上一些负面印象:
1.热,国内实在是太热了。 主因当然是因为回去正好大夏天,四十多度高温,从南到北(某几天据出租车司机说地表得有70多度) 雪上加霜的是很多地方的空调温度都调的不够低。商场、饭店、出租车。坐出租车发现往往风力开到最大,温度却调的不低(也有可能是坐后排的感受?ld说前面还是冷的) 餐馆往往空调也不够冷,而且总上热水热茶,冰水就别想了,除非点饮料(也没有加冰块)。 有一次玩得快要中暑了冲进一家餐馆,空调不给力就不说了,和服务员说了不要茶要水,然后,哐当,一杯热气腾腾的水给端上来了,当时就要崩溃了。
说到这要佩服国内人的抗热能力,在著名景区看到好些女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汉服,在四十多度的高温酷热下,开开心心的拍照(不知道其中有多少网红)。 厚厚的汉服啊!!你们想象一下吧,长裙长袖,里三层外三层(那料子应该不是相对透气的真丝,就是人造材料),脸上还画着精致的妆容。 那一刻真是....佩服到五体投地! 无论天多热,国内女性们对防晒的追求:打着伞,脸基尼,冰袖,一水的sneaker(为啥北京的女孩们夏天都穿着厚厚的运动鞋?几乎没看到穿露脚趾的凉拖),裙子很多看着就热(布料很多)。 后来我在一家工艺品店和年轻的店主女孩抱怨国内的空调和没有热水,女孩咯咯咯笑了,然后说:我们中国人讲究养生,太冷的东西对身体不好。 嗯,好吧,东方的养生哲学。
另一方面想想,如果这么多人口的国度哪怕把空调只调低一度,耗能是多少?
只有高铁是一个另类的存在,绝对达到欧美标准了,坐在车上那个冷啊,简直了。
2.卫生问题 哈,这个问题,进步很大,还有提升空间。 住了好几个酒店,有的很干净,有的就麻麻。(国内的装修品味非常与时俱进,有的地方的现代简约风掌握的非常好) 厕所,蹲坑还是不少的,这一点有些心理障碍,但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 中餐普遍依旧共享口水(公勺公筷不普及)
3.到处都是乌央乌央的人 大概由于去的是热门的地方,到处都是人头攒动。国内现在对插队现象很敏感,所以还算井然有序。 导致景区游玩成为一种矛盾体验:不去吧,大老远回国一趟,错过觉得遗憾。去了吧,全是人,看人还是看景?
人口红利是一个whole package,你不能既要又要。
4.实体店在消失中 网购应该成为主体了,实体店都在萎缩,而且卖衣服首饰之类的店里东西看着好贵,还挑不出什么。这一点和前些年回国的感受有很大落差。 然而,最可怕的是:商场里很多店家尤其是小铺子是可以砍价的! 出国多年,这项技能早已生疏。于是,叫价¥350的东西,我想了想问:¥320行吗? 卖家那个乐啊,眉开眼笑,点头速度之快,大概没见过这样傻的砍价买家了。 是够傻的,明明刚才旁边的女生把¥399的砍到了¥100,有样学样都不会。 这种能砍价的购物方式只适用于经验丰富、心理素质强的买家,不然体验就不怎么好。
回国不能网购的,要调整购物期望值。
5.曾经和出租车司机瞎聊是一种民间快乐,的哥们掌握各种八卦(据说本论坛创始人歪哥当年各种内通消息就来自于北京的哥,哈哈哈哈) 随着网约车崛起后,这种现象逐渐消亡,上车后往往双方沉默,到地方下车走人,彼此一句多余的话都不用说。 社恐觉得挺好,喜欢烟火气的,会觉得:怎么说呢,有些无聊。
最后的感想:异地恋往往难以为继,因为不能见面,就会逐渐隔阂,会有illusion也会逐渐妖魔扁平化彼此。只有直观的亲眼所见,才能更多的了解,然后发现,其实老百姓们过日子大多殊途同归。 希望疫情彻底消失,起码民间的互动能更活跃和频繁起来,毕竟,人生中保留一个能去生活体验的地方是优点而不是缺点,更何况,那个地方是我们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