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德语区媒体《新苏黎世报》:由中国汽车制造商带动的全球汽车行业残酷价格战海啸迟早会到来
B777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新苏黎世报》刊出对前中欧商会主席伍德克的采访,他指出,由中国汽车制造商带动的残酷价格战海啸迟早会到来。
《新苏黎世报》发布一篇前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的采访,他向《新苏黎世报》表示:汽车行业出口荣景是目前低迷中国经济的少数亮点之一。文章标题引用伍德克所言“我们将经历一场来自中国的汽车海啸”,他也警告西方汽车制造商:一场残酷的争夺战近在眼前。
伍德克向记者Mark Dittli表示:目前中国的汽车出口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近年来该国已具备每年生产5000万辆汽车(包含燃油车和电动车)的产能,而其中约有2700万辆可供出口。他指出,尽管目前中国遭遇运输瓶颈,不过一旦未来更多货机、货船投入运输,“我们将经历一场来自中国的汽车海啸,这会为汽车行业带来残酷的争夺战和价格战”。
上个月,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开启反补贴调查。对此,伍德克认为欧洲面临的困境是:“我们实际上已决定从2035年起禁止使用内燃机,我们是否仍要对绿色技术筑起防护墙?我们是想用中国的产品来应对气候变化,还是想对它们课税?”
伍德克认为,让中国企业如宁德时代在欧洲建厂是目前唯一的解决方案,他们在电池等领域的技术领先欧洲多年,能带来专业知识并协助建立供应链。他说:“在我看来,只有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才能将这些工作留在欧洲。当然,中国也需要向欧洲公司更加开放市场。”
===========
Neue Zürcher Zeitung《新苏黎世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8%8B%8F%E9%BB%8E%E4%B8%96%E6%8A%A5 《新苏黎世报》是瑞士国内仍然在发行的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前身是1780年1月12日创刊的《苏黎世报》(Zürcher Zeitung),1821年更为现名。
《新苏黎世报》虽然是在瑞士德语区发行,但在德国奥地利等等其他国家全世界德语民众中,有较大知名度和阅读量。经常有关于中国的深度报道,印象当中有一次报道了喜茶,还有一次是Otfried Höffe写的德国古典哲学在中国的前世今生,这两个报道都不算特别biased,anyway。
公道的说, 英语媒体(英国和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内容,大都具有很强的 bias,分别圈着自己受众,各自构建信息茧房。 即使不同立场,相互对立,貌似看到不同观点,但实际,都有太多的掺假编造,太多的情绪挑衅,很少深度平和理性的探讨。
所以,建议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法语 和 德语 的知名新闻媒体,兼听则明。 但尽量,不要看这些法媒德媒的中文版,因为,这些中文版,基本都是 “独轮运” 在当编辑,所选文章,与法媒德媒的原生法语版德语版,大相径庭。
《新苏黎世报》发布一篇前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的采访,他向《新苏黎世报》表示:汽车行业出口荣景是目前低迷中国经济的少数亮点之一。文章标题引用伍德克所言“我们将经历一场来自中国的汽车海啸”,他也警告西方汽车制造商:一场残酷的争夺战近在眼前。
伍德克向记者Mark Dittli表示:目前中国的汽车出口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近年来该国已具备每年生产5000万辆汽车(包含燃油车和电动车)的产能,而其中约有2700万辆可供出口。他指出,尽管目前中国遭遇运输瓶颈,不过一旦未来更多货机、货船投入运输,“我们将经历一场来自中国的汽车海啸,这会为汽车行业带来残酷的争夺战和价格战”。
上个月,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开启反补贴调查。对此,伍德克认为欧洲面临的困境是:“我们实际上已决定从2035年起禁止使用内燃机,我们是否仍要对绿色技术筑起防护墙?我们是想用中国的产品来应对气候变化,还是想对它们课税?”
伍德克认为,让中国企业如宁德时代在欧洲建厂是目前唯一的解决方案,他们在电池等领域的技术领先欧洲多年,能带来专业知识并协助建立供应链。他说:“在我看来,只有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才能将这些工作留在欧洲。当然,中国也需要向欧洲公司更加开放市场。”
===========
Neue Zürcher Zeitung《新苏黎世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8%8B%8F%E9%BB%8E%E4%B8%96%E6%8A%A5 《新苏黎世报》是瑞士国内仍然在发行的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前身是1780年1月12日创刊的《苏黎世报》(Zürcher Zeitung),1821年更为现名。
《新苏黎世报》虽然是在瑞士德语区发行,但在德国奥地利等等其他国家全世界德语民众中,有较大知名度和阅读量。经常有关于中国的深度报道,印象当中有一次报道了喜茶,还有一次是Otfried Höffe写的德国古典哲学在中国的前世今生,这两个报道都不算特别biased,anyway。
公道的说, 英语媒体(英国和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内容,大都具有很强的 bias,分别圈着自己受众,各自构建信息茧房。 即使不同立场,相互对立,貌似看到不同观点,但实际,都有太多的掺假编造,太多的情绪挑衅,很少深度平和理性的探讨。
所以,建议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法语 和 德语 的知名新闻媒体,兼听则明。 但尽量,不要看这些法媒德媒的中文版,因为,这些中文版,基本都是 “独轮运” 在当编辑,所选文章,与法媒德媒的原生法语版德语版,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