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宏观市场】从广谱利率看流动性收紧的空间

【宏观市场】从广谱利率看流动性收紧的空间

公众号新闻
作者:何帆,郭于玮,鲁政委

2月流动性一度收紧,但广谱利率之间的走势似乎存在矛盾:按揭贷款利率仍处于下行通道中;年内LPR上调的概率不高。那么,本轮流动性收紧的空间有多高?我们尝试从广谱利率之间比较的角度加以测算:


一是从资金成本的视角来看,央行资金成本<机构间融资成本<贷款收益率。对于政策性银行而言,大多数时点,10年国开债收益率都低于1年期LPR。展望2023年,若1年期LPR保持在3.65%的水平,据此倒推的10年国开债的反弹上限为3.50%,对应的DR007中枢在2.25%。


二是从信用风险的视角来看,政府债券信用风险<居民按揭贷款信用风险<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在大多数时期,30年国债的收益率小于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并存在一定的利差。若按揭贷款利率处于下行筑底并小幅回升的过程中,考虑到按揭贷款-30年国债的利差最低可能收窄至60bp左右,在按揭贷款利率4.20%的水平下,对应的30年国债收益率水平大致为3.60%,对应的DR007中枢为2.10%。


2月流动性一度收紧,DR007中枢回升到7天逆回购利率之上。然而,从广谱利率来看,一些因素制约着流动性收紧的空间:一手房市场依然低迷,在首套房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之下,越来越多城市下调了按揭贷款利率;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为了“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年内LPR上调的概率不高。


那么,本轮货币市场利率上行的空间有多高?本文站在广谱利率的视角,分别从资金成本和信用风险出发,对利率上行的幅度进行测算。


一、资金成本的视角


从资金成本的视角来看,央行资金成本<机构间融资成本<贷款收益率。利率是资金的成本,而不同来源的资金成本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来自央行的资金成本最低(如7天逆回购利率、MLF利率、PSL利率等),其次是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的融资成本(如DR、R、NCD利率、国开债利率等),最后是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如贷款利率、企业债券利率等)。

对于政策性银行而言,政金债收益率是其在银行间市场的融资成本,贷款利率是其资产端收益率。因而,可以观察到,大多数时点,10年国开债收益率都低于1年期LPR,仅有2013年第四季度和2017年第四季度,资金面非常紧张的时期,10年国开债收益率曾经短暂突破1年期LPR。对比来看,疫情之后二者利差最窄的时期为2020年第四季度,1年期LPR-10年国开债的利差最低为15bp左右。2023年2月,10年国开债收益率的中枢为3.07%,二者的利差接近60bp。


对于2023年,1年期LPR上调的可能性较小,若1年期LPR保持在3.65%的水平,我们可以根据1年期LPR-10年国开债的利差倒推10年国开债的反弹上限。3月3日,人民银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下一步的思路是,一方面,货币信贷的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要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1]。这可能意味着年内1年期LPR上调的可能性较小。假如1年期LPR-10年国开债的利差水平最低收窄至50bp(和2019年4月、2019年11月相当),对应10年国开债收益率为3.15%,仅略高于当前10年国开债的收益率;假如1年期LPR-10年国开债的利差水平最低收窄至15bp(和2020年第四季度相当),对应10年国开债的收益率为3.50%。从10年国开债与DR007的关系来看,2020年以来二者利差呈现区间波动、均值回复的特征,利差波动的中枢为1.24%,3.50%的10年国开债对应的DR007中枢在2.25%左右。

二、信用风险的视角


从信用风险的视角来看,政府债券信用风险<居民按揭贷款信用风险<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考虑到主体和抵押品的差异,政府的信用风险最低,其次是居民按揭贷款的信用风险,最后是企业贷款的风险。因而,对于三者的利率定价而言,在大多数时期,30年国债的收益率小于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小于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2023年初以来,按揭贷款利率仍处于下行并逐步筑底的过程中,由于30年国债利率的反弹速度通常早于按揭贷款利率,此时按揭贷款利率和30年国债的利差通常收窄。2022年第四季度,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26%,30年国债收益率中枢为3.19%,和30年国债的利差为107bp。2022年2月,30年国债收益率中枢水平为3.30%左右。根据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对于评估期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2023年2月,百城住宅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已经从62个下降至45个,二手房挂牌价也出现了触底回升的迹象。由此来看,首套房按揭利率可能已经接近底部区间。若考虑到按揭贷款利率可能进一步下行至4.20%左右,二者的利差可能已经收窄至90bp。对比2015年至2017年,二者的利差最低约为80bp,出现在2017年上半年的按揭贷款利率反弹初期,此时30年国债上行速度快于按揭贷款利率。

国债利率和按揭贷款利率的利差,一方面反映了信用风险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资本计提的差异。根据现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原银监会令 2012年第1号,以下简称“2012年版《资本办法》”),按揭贷款的信用风险权重为50%,对应的资本占用成本约为70bp左右,而国债的资本占用成本为02月17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资本办法》”),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在《新资本办法》下,对于LTV不同的按揭贷款,信用风险权重存在差异,资本占用成本为57bp至106bp。2022年末,根据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估算的首付比例(预付款/(预付款+按揭贷款))约为67%,即LTV约为33%。据此估计,我国按揭贷款的LTV大多数在60%(含)以下或者60%至80%(含),可以使用40%或45%的风险权重,较现行办法中50%的资本占用下降10bp左右。

考虑到按揭贷款的资本占用成本下降,假设按揭贷款利率和30年国债的利差最低收窄至60bp,按揭贷款利率水平在4.20%左右时,对应的30年国债收益率水平大致为3.60%。2020年以来30年国债与DR007之差呈现出均值回复的特征,利差均值为1.48%。据此推算,3.60%的30年国债对应的DR007中枢在2.1%附近。

综上,从广谱利率的视角,展望2023年,若1年期LPR保持在3.65%的水平,考虑到1年期LPR和10年国开债的利差最低可能收窄至15bp左右,对应的DR007中枢为2.25%;若按揭贷款利率处于下行筑底的过程中,考虑到按揭贷款与30年国债的利差最低可能收窄至60bp左右,在按揭贷款利率4.20%的水平下,对应的DR007中枢为2.1%。


注:

[1]资料来源:国新办网站,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坚定信心、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3/3[2023/3/3],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49421/49669/index.htm


🔝特别提示

本报告内容仅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不包含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评级或估值分析,不属于证券报告,也不构成对投资人的建议。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宏观市场】宏观一周:粗钢产量居2018年以来同期高位【宏观市场】宏观一周:出行客流量持续回暖【宏观市场】进入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1月宏观经济指标预测与2月政策前瞻【宏观市场】宏观一周:沿海八省煤炭日耗达到5年同期最高【宏观市场】内外需分化—3月宏观经济指标预测与4月政策前瞻【宏观市场】复苏的两个量价分歧—宏观经济与政策月报【宏观市场】社融总量与结构:谁更牵动市场?【宏观市场】上调2023年GDP预测至5.7%—宏观经济季度展望【宏观市场】宏观一周:10城地铁客运量超2019年同期【宏观市场】流动性紧张会持续吗?【宏观市场】宏观经济如何影响利率:逻辑的演变【宏观市场】“利率锚”的回归—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广发策略】海外流动性小幅收紧,美元小幅回落——海外市场及流动性跟踪(1月第2期)【宏观市场】宏观一周:房市交易回暖【广发策略】美元流动性有所收紧,美债利率回落——海外市场及流动性跟踪(3月第3期)【宏观市场】宏观一周:节前春运客流量不及预期【宏观市场】宏观一周:商品房销售出现走弱迹象【宏观市场】宏观一周:汽车销量改善【宏观市场】二手房回暖:秋老虎还是春渐浓—宏观经济与政策月报苏月的婚姻路(2)【广发策略】海外流动性收紧,全球风险资产承压——海外市场及流动性跟踪(5月第1期)【宏观市场】分化的信号—4月宏观经济指标预测与5月政策前瞻【广发策略】美元流动性持续缓解,美债利率小幅反弹——海外市场及流动性跟踪(4月第2期)【宏观市场】宏观一周:工业生产整体回升【宏观市场】第四季度GDP超预期之谜—宏观经济与政策月报玻璃【宏观市场】宏观一周:建材库存去化放缓【宏观市场】宏观一周:楼市降温而出行升温【宏观市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可能的完善方向寻人启事:“无名”老海归回应covi20: 关于我的傲慢偏见与矫情【宏观市场】资金面稳中趋紧—2月宏观经济指标预测与3月政策前瞻【宏观市场】疫后复苏:哪些行业更具弹性?—宏观经济与政策月报【宏观市场】复苏交易的“三段论”—宏观FICC月度观点期待兔(突)然冠灭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