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本文为转载文章,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风云君的投资笔记
来源:雪球
近期美元、美股、美债、中债、中股、商品走势差异显著。纳指年初以来上涨20%,俨然走出了一波小牛市,而纵观国内,A股整体萎靡不振,商品cta跌跌不休。年初以来期待的牛市竟变成了“债牛”。这些大类资产的外化表现无不与今年以来的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那么当前的宏观周期走到哪一步了?风云君在最近与雪球资管投资总监杨鑫斌的交流中,他认为,新一轮宏观周期的拐点可能已经来了。他跟我解释了当前很有意思的两个现象:美股走强而 A股震荡走弱、商品低迷。这背后其实对应了美国和国内的宏观运行情况。一方面是美国当前强美元+强美股组合。这样的组合是对美国经济进入“宏观小缓和”没有大幅上涨之前,大概率都会处于“宏观缓和周期”,这一周期黄金将阶段性承压(因为美元走强+美债收益率上行) ,当然在缓和时期度过之后,黄金经迎来新一轮战略配置窗口,也就是“滞胀”或“衰退”对“宏观缓和”的挑战 。另一方面国内弱RMB+强中债,A股震荡走弱及中国高BETA商品资产组合。这样的组合是对中国地产可持续性的恢复所作的定价,也就是基于地产投资及销量的信贷持续扩张可能是存疑的。在没有新的强刺激政策背景下,经济将依赖于两点去增强“自身体质”完成市场的自适应调节。一是利率中枢全面下移 ,二是汇率走弱 , 也就是“强债+弱RMB”组合,并且这一趋势可能还会继续 。因为经济的复苏主要依赖货币或财政政策,在经济参与得主体中,各主体所能进一步增加债务的空间着实有限,因此利率及汇率在对经济得自适应性调节中将完成市场定价,直至金融活动中信贷链条得重新修复 。他认为,每一次汇率、利率、权益、商品资产价格的变动,其逻辑驱动都不一样。在海外经济进入“宏观小缓和时期”,对中国权益资产本质上也是积极的正向拉动,而我们自身利率及汇率得自适应性调整,也将推动企业盈利得重新企稳。而纵观历史,往往这一时期将迎来“股债双牛”。聊完了当前对宏观的判断,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他的全天候策略到底是怎么做的,能否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穿越周期的效果。据他介绍,雪球资管的长雪全天候策略可以说是国内比较纯正的桥水的做法。全天候的本质是啥?就是构建一个投资组合,使得它在长周期里面能够对抗两大风险:通胀和经济下滑。那我们说,我们随便的组合股、债、商品,比如股票60%,商品20%,债券20%,这样的组合(这也是市场上很多所谓的宏观对冲策略的模式)真能抵抗风险吗?显然是不行的,我们知道股票的波动率远大于债券,当权益资产大幅下挫的时候,部分债的配置完全抵抗不了权益的回撤。因此,纯正全天候策略的精髓,其实是以下两点:一是我不去进行四大宏观经济周期(我们假设叫春、夏、秋、冬)的预判和择时,啥时候经济好,啥时候经济弱,包括对通胀的预期我们都不去做预判。那我怎么做?我不管当前是春、夏、秋、冬哪种经济状况,我在每个季节里都布局一个小的组合并分配同样的风险预算,即都分配25%,这样无论经济环境怎么变化,我都能有一个小的投资组合在上涨。这是基于经济周期的风险平价;另外,在长期,各大类资产之间也是风险平价的,这意味着给股票、商品、债券等资产也赋予均衡的风险权重。这很容易理解,比如股票下跌的时候债券在涨,而我的股票和债券的风险是一样的,那债券的上涨就能达到一定抵御股票下跌的效果,当然这样的组合也一定会加杠杆。综上,很多朋友过来问全天候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就是用量化模型来实现上面所说的风险平价,能比较好地对各种周期下的风险做应对。当然,当股票、商品、债券齐跌的时候,组合一定会受到冲击,比如去年九十月份的时候,人民币大幅贬值,股、债、商都有一些调整,那遇到这种极端情况怎么办?杨鑫斌提到他们会有一套专门监控大类资产相关性的模型,当多类资产共振下跌的时候,会对组合进行及时调整,去控制组合的回撤。那么上面所说的是全天候策略的核心,也是量化β部分运行的逻辑。那主动alpha又是如何实现的?大家可以类比量化指增通过风格暴露来获取额外的超额,长雪全天候的超额则来源于暴露一部分风险敞口来进行主观择时,通过宏观分析来阶段性超配或低配某类资产。我举个例子,假设量化模型显示出大盘股应该配置15%的风险权重,但基金经理通过分析当前大盘低估,则可能会进行超配,比如配置了18%。在去年10-11月,杨鑫斌认为权益资产很便宜,超配了权益,带来了比较好的超额表现。而对于商品的主动alpha捕捉,也是类似的道理,通过对产业周期判断及商品价格的跟踪,超额一些有增长预期的细分品种,像今年一季度,原油和贵金属的配置为组合创造了一定超额。如何更好地洞察各种类型私募产品的真相?欢迎关注专注私募研究的风云君:
专注私募基金,分享私募基金测评、私募行业话题、基金经理认知、产品归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