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历】10 月 7 日,忌精神荒芜
马塞尔·普鲁斯特恐怕未能想到,他在被后世会被视为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普鲁斯特的一生只专注于写一本书,但在他生前,《追忆逝水年华》因为过于私人与散漫的书写气质而备受冷落。
同时代的法国作家塞利纳更是批评普鲁斯特就像迷失在“上流社会、空虚人士、欲望幽灵”和“无尽又无意义的仪式活动”中的半个鬼魂。
《追忆逝水年华》剧照
读普鲁斯特,注定像一个人坐下来决定思考生活的意义,罗列种种细节,摹写种种经历,最终发现毫无意义,一无所获。
找不到一个中心,从不引申意义,看不出写作者的立场与意图,这对于信仰任何一套叙事规则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美国评论家昆南就在读了《追忆似水年华》后不堪忍受地说:“写了 4000 多页,结果什么事都没发生。普鲁斯特是在借此含沙射影地批评法国社会吗?”
寻找主旨,梳理逻辑,挖掘深意,都是在给文本“定位”。但普鲁斯特遵守的并不是空间的几何学,而是时间的心理学。
“如果时间允许我完成我的作品,我将给它打上时间的烙印。时间已经不可抗拒地占据我的心灵,在我的作品中,我将描绘世人,即使冒着把他们写成怪物的风险:他们在时间里占据一个在空间中难以获得的广阔得多的空间,一个伸展的无法度量的空间。”
马塞尔·普鲁斯特
一直到普鲁斯特去世二十余年后,人们在他生前的书信中发现他为写作《追忆逝水年华》所做的无比细致的准备,才重新开始审视这部为人们检视内心提供路径的著作。
“我的书只是像放大镜那样的东西,就像贡布雷眼镜店老板递给顾客的那种;我是用我的书给读者提供阅读他们内心的方法。”
↓ 点击直达购买 ↓
单向历 衍生周边
拼贴诗盲盒
↓ 点击直达购买 ↓
单向历 灵感提示词
激活大脑通路
↓ 点击直达购买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