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策略】数据要素专题:关注三大受益方——“AI奇点时刻”系列(十六)
● 我们自23.3.2持续十五篇报告推荐数字经济AI+投资机会,判断AI的“奇点时刻”已经到来,将贯穿23年投资机遇。在《与风共舞:从经典科技牛看AI浪潮》提出,AI的奇点时刻已经到来,我们站在新一轮产业浪潮的拐点。在《“AI+”堪比13年的 “移动互联网+”》中进一步深度挖掘本轮“AI+”与13年“移动互联网+”的异同。并在报告中详细梳理数字经济“三大预期差→三大趋势→三大投资线索”,以及对数字经济两大基石——数据要素&数字经济的分析,本文聚焦数据要素专题。
报告正文
一 数据要素定位——数字经济基石,四位一体构筑市场格局
(一)政策自上而下支持明确,对GDP增长贡献上行趋陡
2.27《数字中国规划》明确“2522”数字中国建设的布局框架,数据要素&数据基建可称之为两大基石。2023.2.27《数字中国规划》文件发布,其中强调“2522”布局框架的两大基础是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和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我们在3.16《数字经济两大基石稳增长作用几何?》中提出对于这两大基础的理解:①前者即为数字基建领域,如算力基础设施、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5G网络与千兆光网,以及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②后者聚焦数据要素,如文件所提的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等,再次强调了数据要素作为生产要素的地位。
近年来数据要素对GDP增长贡献率上行趋陡,且在部分行业呈现明显的投入产出高弹性。(1)宏观层面: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2021年数据要素对GDP增长贡献率与贡献度分别为14.7%和0.83个百分点。从绝对水平来看,当下数据要素对GDP的贡献仍处低位,具备充足提升空间;从相对趋势来看,自2018年以来对GDP增速贡献明显提速。在数字中国战略规划+国家数据局统筹推动下,数据要素对经济增速贡献有望再次实现跨越。(2)中观行业层面: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等的数据要素投入产出弹性明显较大。如信息传输业,2021年数据要素投入产出弹性达3.044,即当所有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时,数据要素投入每增加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出增加3%,可见数据要素对行业生产的赋能作用之显著。
(二)市场空间广阔,进入高速扩容阶段
我国数据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已进入高速扩容阶段。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测算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期间,我国数据产量从2.3ZB增长至6.6ZB,同期数据产量在全球中的占比由8.8%上升至9.9%,位居世界第二。从数据市场交易情况看,据中国信通院数据,中国数据市场交易量增速在全球领先,其中2017、2018年交易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27.2%和95.5%,2019年也达到63.8%,并以23.93亿美元的绝对规模仅次于美国。在国家政策引领、地方试点推进、关键技术创新等多方合力作用下,国内数据要素市场在过去几年中维持高增速。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十三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超过30%;预计“十四五”期间将达到1749亿元。其中细分方向如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加工、数据安全等有望进入群体性突破的快速发展阶段。
(三)“四位一体”市场格局正在形成
三 数据要素的重估——政策脉络与投资线索
(一)指引短期:重在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与市场化机制建立
(二)谋局长期:数据财政有望成为后土地财政时期重要补充
土地财政收入占比下行,财政结构面临转型压力。①过去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显示财政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提升,但一方面土地资源具备不可再生性,容易引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失去保障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当下地产信用深度衰退期,“房住不炒”和2023年5%的GDP目标约束地产“加杠杆”空间,2021、2022年土地出让金占比已出现显著下降迹象。②过去全国税收收入中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比持续攀升,在2020年达到高点12.76%,自2021年起,在政策收紧、疫情影响及行业风险有所暴露下,2021、2022年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比逐年下降,土地财政持续承压,财政结构面临转型压力。
传统生产要素面临约束,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全要素生产率处于稳步提升之中。2020.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予以肯定,近十年来国内数据经济生产效率持续提升。据中国信通院测算,我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从2012年的1.66上升至2022年的1.75,提升幅度为0.09,同期国民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从1.29提升至1.35,仅提升0.06,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对国民经济生产效率起到了明显的支撑拉动作用。传统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资本的数量增长受供给侧规模收益递减规律和需求侧单个产品需求增长有限性约束,而数据要素则在上述非消耗性、共享性、衍生性三大特征下具备规模收益递增性的优势,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深入融合可以起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
(三)投资线索:关注三大受益方—数据资源拥有方、数据服务加工方、市场建设配套方
可以从两个角度方便理解数据要素版图全貌。一是从按产业链上中下游,可分为上游数据供应、中游数据交易与服务、下游数据需求,其中涉及的主要环节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交易、数据安全等。二是从参与主体的角度看主要有四大主体:数据交易主体(含数据供给端与需求端)、数据交易手段、数据交易中介、数据交易监管等。
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当下数据要素政策重点在于价值释放与要素市场培育,后期会经历数据资产化与证券化过程,要素市场扩容必然会带来数据价值重估与相关配套环节受益。投资线索可以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可以关注三大受益方向——数据资源拥有方、数据服务加工方、市场建设配套方。
(1)数据资源拥有方:受益于数据资源价值重估,如央国企方向典型的运营商、政务IT环节等。我们在此前数字经济系列中指出,通信运营商受益于“数字中国建设全面参与方+中国特色估值受益方+数据要素供应方与服务方”三重逻辑共振。卡位数据要素产业链核心环节,具备显著的数据资源优势并且覆盖面广,国资委定位十六家央企为链长,其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分别为云计算产业链、网络安全产业链、移动通信产业链链长,具备丰富数据资源并深度参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据资产入表有望带来额外市值提升空间,以及受益于政务数据挖掘的政务IT环节等。
(3)数据要素市场配套方:要素市场培育凸显数据交易所地位,相关参股上市公司有望受益。数据交易所是数据流通交易不可或缺的平台,当前国内数据交易尚处于早期阶段,各参与方还有很大的扩容空间,长期而言在数据安全、数据确权等关键环节打通之后,必将迎来数据交易的放量。目前全国各省市数据交易所陆续筹备或已建成,相关参股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三
风险提示
产业数字化推进不及预期;
数据要素相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存在不确定性;
国内经济复苏力度不及预期等;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进度不及预期。
本报告信息
对外发布日期:2023年5月17日
分析师:
戴 康:SAC 执证号:S0260517120004,SFC CE No. BOA313
李学伟:SAC 执证号:S0260522070010
2023.04.28 【广发策略】AI行情:时间、空间和节奏—“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十五)
2023.04.26 【广发策略】一个另类视角:AI一二级市场映射—“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十四)
2023.04.20 【广发证券】业绩印证:AI行情接力棒—“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十三)
2023.04.19 【广发证券】DGVT框架看AI中美映射—“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十二)
2023.04.14 【广发证券】策略对话通信:AI算力基础设施共振—“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十一)
2023.04.13 【广发证券】策略对话传媒:迎接新一轮场景革命—“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十)
2023.04.12【广发策略】策略对话计算机:AI大模型时代—“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九)
2023.04.11 【广发策略】策略对话电子:AI服务器需求牵引—“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八)
2023.04.07 【广发策略】“AI+”堪比13年的“移动互联网+”—“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七)
2023.03.28 【广发策略】如何看当前数字经济的“位置感”?—“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四)
2023.03.17【广发策略】数字经济两大基石稳增长作用几何?—“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三)
2023.03.08【广发策略】国家数据局组建在即,数字中国迎提速契机——“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二)
2023.03.02【广发策略】三大预期差把握数字经济投资线索——“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一)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