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广发策略】数据要素专题:关注三大受益方——“AI奇点时刻”系列(十六)

【广发策略】数据要素专题:关注三大受益方——“AI奇点时刻”系列(十六)

公众号新闻


报告摘要


● 我们自23.3.2持续十五篇报告推荐数字经济AI+投资机会,判断AI的“奇点时刻”已经到来,将贯穿23年投资机遇。《与风共舞:从经典科技牛看AI浪潮》提出,AI的奇点时刻已经到来,我们站在新一轮产业浪潮的拐点。在《“AI+”堪比13年的 “移动互联网+”》中进一步深度挖掘本轮“AI+”与13年“移动互联网+”的异同。并在报告中详细梳理数字经济“三大预期差→三大趋势→三大投资线索”,以及对数字经济两大基石——数据要素&数字经济的分析,本文聚焦数据要素专题。


● 数据要素定位——数字经济基石,“四位一体”构筑市场格局。(1)政策自上而下支持明确:我们在3.16《数字经济两大基石稳增长作用几何?》中指出,根据“2522”数字中国规划,数据要素&数据基建为数字经济两大基石。近年来数据要素对GDP增长贡献率上行趋陡,2021年数据要素对GDP增长贡献率与贡献度分别为14.7%和0.83个百分点,且自2018年以后显著提速。(2)市场空间广阔,“四位一体”构建产业格局:数据要素市场进入高速扩容阶段,数据市场交易量增速全球领先。目前数据交易主体、数据交易手段、数据交易中介、数据交易监管四部分构成数据要素市场的主要框架。

● 数据要素的政策脉络(密集催化):(1)指引短期:重在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与市场化机制建立。2020.4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以来,中央及地方相关政策聚焦于优化数据要素流通环境、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等方面。(2)谋局长期:数据财政有望成为后土地财政时期重要补充。当前土地财政收入占比下行,财政结构面临转型压力,国家数据局建立及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可视为标志,数据财政有望成为后土地财政时期的重要补充,数据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

● 两条路径理解数据财政形成机理:(1)政府完成自身数据归集,并进行脱敏与规范化生产,并实现不同类别的数据的免费开放、出售、授权经营等,收入归集于数据财政;(2)数据要素市场扩容会带来数据资产相关的增值税与所得税的增长(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 投资线索:关注三大受益方:(1)数据资源拥有方:受益于自有数据资源价值重估,如央国企方向典型的运营商、政务IT环节等;(2)数据服务加工方:卡位数据要素关键环节,受益于数据要素市场扩容(业务增量)的数据加工、数据安全领域等;(3)市场建设配套方:要素市场培育凸显数据交易所地位,相关参股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 风险提示:产业数字化推进不及预期;数据要素相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存在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复苏力度不及预期等。





报告正文


数据要素定位——数字经济基石,四位一体构筑市场格局

(一)政策自上而下支持明确,对GDP增长贡献上行趋陡



2.27《数字中国规划》明确“2522”数字中国建设的布局框架,数据要素&数据基建可称之为两大基石。2023.2.27《数字中国规划》文件发布,其中强调“2522”布局框架的两大基础是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和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我们在3.16《数字经济两大基石稳增长作用几何?》中提出对于这两大基础的理解:①前者即为数字基建领域,如算力基础设施、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5G网络与千兆光网,以及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②后者聚焦数据要素,如文件所提的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等,再次强调了数据要素作为生产要素的地位。



近年来数据要素对GDP增长贡献率上行趋陡,且在部分行业呈现明显的投入产出高弹性。(1)宏观层面: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2021年数据要素对GDP增长贡献率与贡献度分别为14.7%和0.83个百分点。从绝对水平来看,当下数据要素对GDP的贡献仍处低位,具备充足提升空间;从相对趋势来看,自2018年以来对GDP增速贡献明显提速。在数字中国战略规划+国家数据局统筹推动下,数据要素对经济增速贡献有望再次实现跨越。(2)中观行业层面: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等的数据要素投入产出弹性明显较大。如信息传输业,2021年数据要素投入产出弹性达3.044,即当所有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时,数据要素投入每增加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出增加3%,可见数据要素对行业生产的赋能作用之显著。



(二)市场空间广阔,进入高速扩容阶段 


我国数据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已进入高速扩容阶段。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测算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期间,我国数据产量从2.3ZB增长至6.6ZB,同期数据产量在全球中的占比由8.8%上升至9.9%,位居世界第二。从数据市场交易情况看,据中国信通院数据,中国数据市场交易量增速在全球领先,其中2017、2018年交易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27.2%和95.5%,2019年也达到63.8%,并以23.93亿美元的绝对规模仅次于美国。在国家政策引领、地方试点推进、关键技术创新等多方合力作用下,国内数据要素市场在过去几年中维持高增速。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十三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超过30%;预计“十四五”期间将达到1749亿元。其中细分方向如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加工、数据安全等有望进入群体性突破的快速发展阶段。




(三)“四位一体”市场格局正在形成 


数据要素市场化提速,数据交易主体、数据交易手段、数据交易中介、数据交易监管四部分构筑数据要素市场的主要框架。从政策脉络上可以看到清晰的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思路,参考中国信通院《数据价值化与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2021年)》,当前要素市场主要以四部分构成:(1)数据交易主体:供给端参与者主要为政府指导类、数据服务商类、大型互联网企业三种,需求端参与者主要为各类数据分析服务商和行业用户;(2)数据交易手段:主要为数据交易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如数据应用平台可以加强隐私保护、降低数据流通的技术对接成本;(3)数据交易中介:主要为各地密集筹建起来的数据交易中心,20.4在国家政策层面首先将数据要素列为生产要素后,各地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速;(4)数据交易监管:主要依托政府(如23.3宣布组建的国家数据局,以及此前各地建立的大数据管理局),同时以数据服务机构自律为辅。



数据要素的重估——政策脉络与投资线索

(一)指引短期:重在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与市场化机制建立 


当前中央层面相关政策聚焦于优化数据要素流通环境、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等方面。我们梳理2019年11月以来数据要素相关政策文件,有以下几大关键性政策值得关注:(1)2020.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予以肯定,并强调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2)2022.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激活数据要素潜能;(3)2022.12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对于符合条件的数据资源,内部使用确认为无形资产,外部交易确认为存货,有望推动数据要素资本化核算。(4)22.2《数字中国规划》及22.3宣布组建国家数据局,在“2522”框架中强调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凸显数据要素的基石地位。


当前地方性政策主要聚焦于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加快数据要素流动等。23年以来,在数字中国顶层设计指引下,各省市加快出台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及相关配套政策。典型的如上海、江苏、广东、山东等在23年均有针对性政策落地。如23.3《深圳市数据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明确市场主体按照不同情形,依法享有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等权利。23.4《武汉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等。



(二)谋局长期:数据财政有望成为后土地财政时期重要补充


土地财政收入占比下行,财政结构面临转型压力。①过去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显示财政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提升,但一方面土地资源具备不可再生性,容易引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失去保障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当下地产信用深度衰退期,“房住不炒”和2023年5%的GDP目标约束地产“加杠杆”空间,2021、2022年土地出让金占比已出现显著下降迹象。②过去全国税收收入中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比持续攀升,在2020年达到高点12.76%,自2021年起,在政策收紧、疫情影响及行业风险有所暴露下,2021、2022年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比逐年下降,土地财政持续承压,财政结构面临转型压力。



国家数据局建立及数据要素市场加速构筑可视为标志,数据财政有望成为后土地财政时期的重要补充。与土地资源相比,数据资产具备非消耗性、共享性、衍生性三大优势,即数据资源可以无限循环利用、数据资源可以多方共享而不会削减价值、数据资产可以实现衍生创新再利用,这是数据要素相较于传统生产要素的优势所在。上述所提数据要素市场的高速发展印证了数据资产化的趋势。


传统生产要素面临约束,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全要素生产率处于稳步提升之中。2020.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予以肯定,近十年来国内数据经济生产效率持续提升。据中国信通院测算,我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从2012年的1.66上升至2022年的1.75,提升幅度为0.09,同期国民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从1.29提升至1.35,仅提升0.06,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对国民经济生产效率起到了明显的支撑拉动作用。传统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资本的数量增长受供给侧规模收益递减规律和需求侧单个产品需求增长有限性约束,而数据要素则在上述非消耗性、共享性、衍生性三大特征下具备规模收益递增性的优势,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深入融合可以起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



从政府(央国企)与民企功能差异理解数据财政的形成机理与阶段划分。在土地财政面临转型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顶层指引下,数据财政有望成为后土地财政时期的重要补充,对于数据财政框架我们参考目前国内杨飞虎、谢波峰等学者的研究,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数据进入市场之前,以政府(或央国企)为主体,主导数据的储备、生产、授权使用等,第二阶段是数据进入市场之后,以企业主导数据的开发、服务、再生产过程,政府以监管、征税或参与部分对等交易为主。
在数据财政形成机理上,可以从以下两条路径去理解:(1)政府完成自身数据归集,并进行脱敏与规范化生产,并实现不同类别的数据的免费开放、出售、授权经营等,收入归集于数据财政,近年来全国地级及以上数据开放平台数量逐年增多,以推进政务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2)数据要素市场扩容会带来数据资产相关的增值税与所得税的增长(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提供新的税源,如政府向提供数据服务商征收个人所得税等,课税收入归入数据财政。同时数据财政的支出主要体现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支出、政府对市场法人主体开发的数据产品进行财政补助或购买等。(参考资料:《数据要素、数据财政与经济增长》杨飞虎等)


(三)投资线索:关注三大受益方—数据资源拥有方、数据服务加工方、市场建设配套方


可以从两个角度方便理解数据要素版图全貌。一是从按产业链上中下游,可分为上游数据供应、中游数据交易与服务、下游数据需求,其中涉及的主要环节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交易、数据安全等。二是从参与主体的角度看主要有四大主体:数据交易主体(含数据供给端与需求端)、数据交易手段、数据交易中介、数据交易监管等。

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当下数据要素政策重点在于价值释放与要素市场培育,后期会经历数据资产化与证券化过程,要素市场扩容必然会带来数据价值重估与相关配套环节受益。投资线索可以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可以关注三大受益方向——数据资源拥有方、数据服务加工方、市场建设配套方。


(1)数据资源拥有方:受益于数据资源价值重估,如央国企方向典型的运营商、政务IT环节等。我们在此前数字经济系列中指出,通信运营商受益于“数字中国建设全面参与方+中国特色估值受益方+数据要素供应方与服务方”三重逻辑共振。卡位数据要素产业链核心环节,具备显著的数据资源优势并且覆盖面广,国资委定位十六家央企为链长,其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分别为云计算产业链、网络安全产业链、移动通信产业链链长,具备丰富数据资源并深度参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据资产入表有望带来额外市值提升空间,以及受益于政务数据挖掘的政务IT环节等。



(2)数据服务加工方:卡位数据要素关键环节,受益于数据要素市场扩容,如数据加工、数据安全领域等。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达到1749亿元,其中细分方向如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加工、数据安全等有望进入群体性突破的快速发展阶段。保障数据安全是构建完备数据要素市场的重中之重,也是政策上的重点支持领域。


(3)数据要素市场配套方:要素市场培育凸显数据交易所地位,相关参股上市公司有望受益。数据交易所是数据流通交易不可或缺的平台,当前国内数据交易尚处于早期阶段,各参与方还有很大的扩容空间,长期而言在数据安全、数据确权等关键环节打通之后,必将迎来数据交易的放量。目前全国各省市数据交易所陆续筹备或已建成,相关参股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风险提示

产业数字化推进不及预期;

数据要素相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存在不确定性;

国内经济复苏力度不及预期等;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进度不及预期。





本报告信息


对外发布日期:2023年5月17日

分析师:

戴   康:SAC 执证号:S0260517120004,SFC CE No. BOA313

李学伟:SAC 执证号:S0260522070010



广发策略“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 

2023.04.28 【广发策略】AI行情:时间、空间和节奏—“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十五)

2023.04.26 【广发策略】一个另类视角:AI一二级市场映射—“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十四)

2023.04.20 【广发证券】业绩印证:AI行情接力棒—“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十三)

2023.04.19 【广发证券】DGVT框架看AI中美映射—“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十二)

2023.04.14 【广发证券】策略对话通信:AI算力基础设施共振—“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十一)

2023.04.13 【广发证券】策略对话传媒:迎接新一轮场景革命—“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十)

2023.04.12【广发策略】策略对话计算机:AI大模型时代—“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九)

2023.04.11 【广发策略】策略对话电子:AI服务器需求牵引—“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八)

2023.04.07 【广发策略】“AI+”堪比13年的“移动互联网+”—“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七)

2023.04.03 【广发策略】与风共舞:从经典科技牛看AI奇点时刻—“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六)

2023.03.30 【广发策略】AI:第四次场景革命—“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五)

2023.03.28 【广发策略】如何看当前数字经济的“位置感”?—“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四)

2023.03.17【广发策略】数字经济两大基石稳增长作用几何?—“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三)

       2023.03.08【广发策略】国家数据局组建在即,数字中国迎提速契机——“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二)

       2023.03.02【广发策略】三大预期差把握数字经济投资线索——“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一)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感谢您的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合集【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北上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4月第3期)【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北上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4月第1期)【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南下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3月第4期)【广发策略戴康团队】中特估:天时、地利与人和—“新投资范式”系列报告四《定风波》瑾沐篇(34):父慈子孝【广发策略|观点重温】如何优化A股/港股高股息策略?——“广开金股”系列(十)今天被狗咬了【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南下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4月第2期)【广发策略】“4月决断期”,优选低位“困境反转”——“破晓”系列报告(十)【广发策略】若中美关系缓和,哪些方向潜在受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策略点评紅與黑之旅之火車上的見聞(原載《世界華人周刊》)【广发策略】生成式AI服务管理出台,二次震荡破局催化——“AI奇点时刻”系列(二十)【广发策略】新投资范式:成因、日本启示与应对——“新投资范式”系列报告二【广发策略】AI+:积极把握第二次震荡期的布局机遇——“AI奇点时刻”系列(十九)【广发策略】七条线索,一览央国企重估奥义—“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九)【广发策略联合行业】央国企重估:布局主线行情—“中特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七)【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北上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3月第3期)【广发策略】并购重组加码“中特估-央国企重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十)【广发策略戴康团队】高股息:新范式下的长牛策略——“新投资范式”系列报告三【广发策略】业绩印证:AI行情接力棒——“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十三)【广发策略|观点重温】“4月决断期”,优选低位“困境反转”——“破晓”系列报告(十)(首发于23.4.14)【广发策略】AI:第四次场景革命—“数字经济”系列(五)【广发策略】剑指“世界一流央企”,如何选股?—“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七)【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杠铃策略之日本演绎:90年代日本科技——“新投资范式”系列报告五【广发策略戴康团队】央国企重估:盐铁和涌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六)核酸检测【广发策略】主线抓牢——“思•变”的Δ三重奏——周末五分钟全知道(4月第1期)【广发策略】如何看当前数字经济的“位置感”?——“数字经济”系列(四)【广发策略】与风共舞:从经典科技牛看AI奇点时刻春光下的骑车跑步【广发策略戴康团队】策略视角看银行股超额收益机会——“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八)【广发策略戴康团队】全球主流机构拥抱“杠铃策略”——“新投资范式”系列报告六【广发策略】中美“资本周期”下的港股策略——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十五【广发策略】从结构性行情分化看AI主线持续性——“AI奇点时刻”系列(十八)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