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广发策略】与风共舞:从经典科技牛看AI奇点时刻

【广发策略】与风共舞:从经典科技牛看AI奇点时刻

公众号新闻


报告摘要


  我们自23.3.2持续五篇报告推荐数字经济,这将是贯穿23年的投资机遇。

● AI作为一项通用技术,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技术革命,也是场景革命。
总需求不足是全球经济增长中枢下移的主因:劳动力红利过去,资本深化放缓,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在此背景下认识AI:其作为一项通用技术,深远意义不亚于历次工业革命,既解决了全球有限劳动力如何更有效的问题,也将提振全要素生产率,将在未来10年被更多看到。


● 我们对AIGC技术的最本质理解——底层模型算力(X)和上层应用(Y)的联结与快速进化。

历史上的硬件创新多是“链状的”(苹果链),软件或应用创新多是“线性的”(2G-3G-4G-5G)。

但AIGC更像是一个操作系统,使得底层模型算力(X)和上层应用(Y)联结起来且都以极大的速度在学习和革新,这对应着(X)×(Y)的复杂产业链进化!

未来哪个环节会爆发尤其是应用端的发散式创新,存在随机游走的情形,市场也在观摩阶段,但毫无疑问会激发巨大想象空间。


●历史上全球的科技浪潮牛市,对AI行情的启示。

1. 从技术革命视角来看70-8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将诞生时代的巨头,并站上浪潮之巅,会诞生10倍股、50倍股。科技巨头的股价主升浪伴随两个重要因素:①技术/产品突破;②面向用户,尤其是打开To-C端的使用场景。

2. 从“技术+场景”视角AI+与99年美股科网泡沫(互联网+)、15年创业板牛市(移动互联网+)有相似之处(技术+场景=新产业)也有背景不同(业绩兑现速度、流动性、增量资金)。

3. 从海外映射视角从苹果、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海外映射牛市来看,渗透率第一阶段(0-20%渗透率,渗透率一阶导提升)的投资机遇最值得把握。


● 我们对于AI产业投资节奏的展望——站在起点,与之共舞!    

1. 无论是长期(技术革命视角)、还是中期(渗透率视角)、还是短期(经济上行拐点年,△g行业比较视角),AIGC正迎来产业趋势向资本市场映射重要节点。

由于科技创新牛市往往会有一轮估值泡沫化的过程,值得重视与把握!

2. 理性对比,短期像99年和15年出现股价快速泡沫化的过程还欠缺一些条件,节奏的差异在于——①短期业绩兑现难度大,目前靠大厂创新进度来推动;②泡沫化需要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

3. AIGC属于今年业绩改善弹性的方向(△g),但随着“四月决断期”临近,市场会阶段性迎来“复苏投资”和“产业投资”之间的拉锯(13年和19年复苏预期破灭有利于产业氛围),如果调整就提供了AIGC下一布局时点。

4.未来AIGC节奏大概率是“波折上行”的态势,把握时机积极布局——现阶段对产业趋势的追踪要牢牢锚定“关键技术”和“用户场景”(尤其是To-C端的重要变化),是下一个主升浪的前奏。

5.投资环节展望下层建筑可率先追踪业绩(模型算力——AI芯片/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光芯片/液冷温控/互联网),上层场景有广泛想象空间(应用端畅想——办公软件/智能家居/游戏/教育/智慧工厂)。


核心假设风险:AI产业技术和应用场景的推进存在不确定性,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海外政经环境变化,中美关系存在不确定等。





报告正文

引言:站在新一轮产业浪潮的拐点


我们自23.3.2持续五篇报告推荐数字经济机遇,这是23年最值得重视的贯穿全年的投资机遇!报告详细梳理数字经济“三大预期差→三大趋势→三大投资线索”、数据要素&数字基建两大基石,数字经济“位置感”,以及由AI引发第四次场景革命。

23年ChatGPT引爆的AIGC全球热度,让通用人工智能(AGI)快速从学术圈、产业圈 “出圈”,让世界对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打开了想象空间,产业前景带来的投资机遇不仅局限于“主题”范畴,可能是新一轮指数级别产业行情的拐点。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希望立足于历史上几轮大的科技创新周期驱动的股市行情,来理解科技赋能带来的资本市场投资机遇。我们希望有别于行业分析师提供另一个分析视角——


➢  什么我们更加侧重,要站在全球全要素生产率不足的背景下,理解AI当前作为一项通用技术的现实意义?


➢  AI产业包含上层建筑(X)和下层应用(Y),非链状或线性的创新速度带来了(X)×(Y)的发散创新空间,与历史科技有何异同、又有哪些现实约束?


➢  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99年美股科网泡沫、10-20年智能手机与新能源汽车产业、15年A股创业板互联网牛市,历史科技牛市分别有哪些启示?


➢  站在23年行业之间估值沟壑、诸多行业业绩存在环比改善弹性的背景下,AI行情演绎的节奏如何展望?到底是准备好迎接一轮新的科技泡沫,还是走向“炒作-证伪”的循环?



AI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技术革命,也是场景革命

1.1 人类对于AI的探索起步很早,但AIGC对此赋予了新的含义


人工智能(AI)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20世纪以来,人类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从未止步,不过主要围绕“判别式AI”来展开。虽有97年IBM“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等标志性突破,但始终没有产业化。随着算法、算力、数据三要素的突破,“判别式AI”实现产业化应用。步入21世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带来数据量陡升及大数据技术发展,GPU等硬件及云计算技术突破,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出世,三者共同驱动“判别式”AI快速发展,并商业化应用于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第一次点燃AI的讨论浪潮。

ChatGPT让大家意识到,AI发展步入全新阶段即生成式AI(AIGC)。较此前的最大突破是形成了内容生成,交互式体验对应用前景和商业模式的落地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2015年Transformer模型发布以来,NLP大模型发展开始提速,OpenAI 2018、2019、2020年分别推出的GTP1-3代分别有1.17亿、15亿、1750亿个参数。在计算机视觉之外,NLP领域的AI也开始发展起来,AI得以通过文字、视频、图像等与外界产生“交互”,22年底杀手级应用ChatGPT横空出世。



1.2 站在全球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不足的背景下认识AI


我们知道总需求不足是全球经济增长中枢下移的主要原因。20年起疫情加剧了这一影响,22年起全球经济都在不同程度地从创伤中重启和恢复,但劳动力不足和全要素生产率下滑是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共同难题。


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投入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全要素生产率),未来数字经济趋势下数据会成为一种新的要素,而“乘数效应”主要来自于加杠杆

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增长能否延续,或是在于上述要素投入是否还有持续性的红利,或是在于能否最大限度的放大“杠杆乘数”,但目前展望都较为困难——

(1)全球劳动力增速下降&老龄化上升,国际劳工组织2023年《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报告指出,部分高收入国家的劳动适龄人口已开始收缩,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之一,劳动适龄人口自2015年开始收缩并呈现加速趋势;据联合国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世界人口总量由高增长转为低增长,老龄化水平加速,人口结构将从青少年型变为中老年型;(2)全球资本投入效率下降,全球经济转型“由重到轻”,主要经济体的驱动力从投资切换至消费、从制造业过渡到服务业;(3)技术,前沿国家技术进步减缓导致溢出效应下降,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回落;(4)杠杆率,以G2为例加杠杆最快速的阶段过去,美国疫情放松以来高杠杆率面临修正,而中国实体经济杠杆率平稳控制但依然处于全球横向对比高位。



尤其是全球技术进步变缓之后,2010年之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多出现回落,对GDP贡献度下降明显。据美国经济咨商局测算,全球的全要素生产率由2000-2007年的年均0.80%下降到2011-2019年的年均-0.10%,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由年均0.60%下降到年均-0.10%,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则是由年均1.10%下降到年均-0.50%。



1.3 AIGC驱动的通用技术变革,将对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提升


AI与大数据是新一轮通用技术创新(general-purpose technology)。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都是通用技术的创新,如18世纪蒸汽机发明,现代工业由此诞生;19世纪电力革命,动力效率大幅改善;20世纪信息革命,晶体管、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应用宣告步入信息化时代。AI部分解决了全球劳动力红利期过去的痛点(把有限的劳动力从机械重复低效的工作类型中解放),作为一项通用技术更可以广泛作用和赋能各行业。

工业革命或技术革命的爆发,会带来资本深化与全要素生产率(TFP)提升。据Crafts, N. and Woltjer, P. (2021),蒸汽革命、电力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对全球经济带来深远影响,体现为全球资本要素贡献度在未来几十年得以深化,全要素生产率(TFP)大幅提升,从而形成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拉动。



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劳动力红利期的退潮,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会在未来10年更多被看到,从这个角度来理解AI驱动之下数字时代的巨大机遇。计算机硬件突破、软件创新及互联网红利、智能手机及移动互联网浪潮,都带来了全球经济增长斜率的提升。



此外,我们在3.30《AI:第四次场景革命-数字经济系列五》中提到,未来AI下游应用迅速爆发也标志着新一轮“场景革命”的到来,推动完成从“万物互联”到“万物赋能”的跨越。(1)在PC互联网时代,即时通讯、网购、端游的出现标志着数字经济的第一次场景革命;(2)智能手机与APP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外卖、团购、打车为代表的平台经济掀起了第二次场景革命;(3)2018年,移动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5G技术带来的万物互联推动了第三次场景革命。



一个基础认识:与历史科创相比,AIGC本质特点


2.1 AIGC产业链联结X(模型)×Y(应用),且都以极大速度革新


AI作为经济学家所定义的通用技术,可以作用于全行业且影响通常巨大而且深远,这和历史上单一技术的创新有所不同我们不需要赘述电力和内燃机的历史意义,通用技术影响不仅体现为对社会的直接贡献,还会通过溢出效应,激发广泛的生产模式创新。

从AIGC的产业链来看,目前大家将AIGC产业链分为上游(数据)、中游(算法)、下游(应用)上游主要包括数据平台——提供数据和算力层——提供底层支持;中游为算法层,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模型的训练与二次开发;下游则为应用层,包括内容的生产与分发两个方面,涉及营销、推荐等多个应用场景。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以往熟知的科技创新,从硬件角度来看产业链的形态是“链状的”——例如苹果产业链,结构件-摄像头-声学-半导体-显示屏等等;

从历史上的软件或网络来看,创新形态是“线性的”——例如操作系统,DOS-Windows; 互联网的TCP/IP网络,移动互联网的2G-3G-4G-5G等等。


AIGC更像是一个操作系统,使得底层建筑(X)和上层应用(Y)联结且都以极大的速度在革新,对应着(X)×(Y)的复杂产业链进化!最简单的例子,大模型上层还会有小模型,还可以有插件,和现有的APP组合在一块,形成强大的组合。


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与历史上科技领域链状或线性创新有明显不同——未来产业链的哪个环节会迎来爆发,尤其是应用端的发散式创新,存在随机游走的情形,市场也在观摩阶段,但毫无疑问存在巨大想象空间。



2.2 技术迭代快、闭源走向开源,但也存在现实约束条件


23年投资者对AIGC的直观感受:太快了!与硬件创新速度不同,计算机领域进入到最终个人PC时代的进步花了数十年,iPhone初代手机上市到iphone4爆卖之间也打磨了3年,但我们已经看到了AIGC领域的技术创新速度,主要是来自于模型和算力的能量,当然这也离不开过去10年训练模型不断的衍化和进步。同时大模型成本的快速降低也为技术迭代注入了底层动力。2020年-2022年,GPT-3级别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成本年均下降70%。

此外,AIGC已经出现闭源向开源的逐渐过渡,就会加速应用端的突破。在移动开发时代,出现了开源和闭源的竞争,如iOS是闭源的,Android 是开源的,开源最后赢得了生态方面的优势。当前的AI预训练大模型多为开源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技术迭代。以ChatGPT为例,2023年3月1日,OpenAI官网宣布ChatGPT和Whisper的API开放使用,开发者可将模型集成到APP和其他产品中。



当然AIGC也存在诸多现实约束条件,这是近期市场争论的焦点。比如数据存量约束,OpenAI透露,ChatGPT的训练使用了45TB的数据、近1万亿个单词,大概是1351万本牛津词典所包含的单词数量,下一代万亿级别大模型训练或将面临数据存量见底的境遇。以及算力成本高昂以及对资源的损耗等问题。


2.3 AI+传统产业=新产业,按这个公式类似互联网+,价值上限很高


AIGC赋能,类似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能够形成存量市场改造和增量市场创造,从这一点和硬件创新也有差异(如手机创新、新能源车创新等)。本质上是一种AI赋能技术,能够通过其高通量、低门槛、高自由度的生成能力广泛服务于各类内容的相关场景及生产者。

电商、传媒、教育、影视、娱乐、金融、医疗、工业、建筑、船舶、交通、能源等各领域对内容生成都有强烈需求。而AIGC对传统领域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传统产业降本增效(2)牵动生态链价值提升(3)助力数字中国建设(4)开启绿色智能时代。AI+可与环保、能源等产业跨界结合,打造绿色化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AIGC应用场景优先落地以To-B为主,To-C的演绎暂时存在于想象阶段。我们下文会提到,To-C是科技创新周期非常重要的节点,对应着场景广度的大幅提升,是科技投资周期的爆点时刻。



历史上的科技浪潮牛市对AI行情的启示


在对AI技术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我们意识到世界对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打开了想象空间,产业前景带来的投资机遇不仅局限于“主题”范畴,可能是新一轮指数级别产业行情的拐点。我们对历史上科技牛市做出复盘,希望能够找到投资节奏的相同点、不同点。


3.1 技术革命视角: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诞生时代的巨头,站上浪潮之巅


如前文所述,蒸汽机、电力、信息通信技术都是划时代的技术创新,未来则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构成的数字技术创新。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意义来看,未来的一段较为长期的时间,AI浪潮掀起的产业趋势都会在全球范围的资本市场引起共鸣。

概念出现、技术雏形到广泛应用需要时间,人类需要认识技术、升级技术(降低成本或实现规模化)、找到运用模式,从而看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比如我们看到1882年发明电之后,至1919-1929年约40年后,全要素生产率才明显改进;1971年计算机被发明,至1995-2004年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跃升。



在这个过程中,会诞生一批时代的巨头,一批屹立于浪潮之巅的伟大的公司。未来10年或更快,我们可能会见证像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科技巨头的崛起,会诞生10倍股、50倍股,甚至百倍股。



给科技到商业的过渡一些耐心和时间——技术的不成熟、或商业模式的挑战、或成本与环境的约束,是新科技走向推广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股价当然会有波动。1983-1991年近8年的英特尔的股价只有翻倍的增长,但1992-1993年2年时间股价翻了近3倍,1994-2000年股价进一步上涨近20倍。


我们选取1980-1994(美国科网泡沫启动前)的时段,可以看到计算机科技巨头成功之处,或者股价迎来主升浪的重要信号是两个——

第一:技术/产品突破。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的生态链中竞争起伏,但只有操作系统开发商的微软和处理器制造商的英特尔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可以看到关键技术突破节点,对应股票主升浪节点。英特尔给每台PC一颗奔腾的芯,从生产低性能的微处理器,到1986年研制出的32位微处理器快速扩大份额,到93年奔腾处理器,技术奠定霸主地位,也甩开了和其它公司的股价差距。1990年,微软经过了windows1.0和2.0的试错,迎来了跨时代的windows3.0系统,是股价的重要拐点。


第二:面向用户,尤其是打开To-C端使用场景。IBM公司在设立之初的客群一直是政府部门、军方、银行和科研院所,错过也缺乏经营To-C终端消费型产品的经验,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竞争中逐渐成为落伍者,93年IBM出现亏损也带来股价下跌,与其它竞争对手的市值涨幅差距拉大。

而1976年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认识到要让计算机的价格大幅下降才能打开个人消费者用户,并与他人合作研制出第一台面向个人的通用电脑Apple1,1984年第一台苹果电脑Mac机成为老百姓买得起、操作界面简介的个人电脑。

当然微软、戴尔等其它To-C领域做的突出的公司基本上都在科技浪潮中得到了资本市场的正面反馈。



3.2 “技术+场景”视角:99年美股科网泡沫、15年创业板牛市的启示


随着A股围绕AIGC的投资机会扩展到“AI+”的主题行情,很容易令人联想到99年美股的科网泡沫(互联网+)、和15年创业板牛市(移动互联网+)。如果说AI未来的发展空间是以应用场景的创新来度量,是未来技术和算力到达一定级别对新需求的激发,那么这两段历史确实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99年科网泡沫和15年创业板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可以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有着不可多得的背景环境——

1. 稳定的经济数据和低通胀是这两个时段“泡沫”酝酿的温床。

2. 均处于降息周期,长期利率下行通道,产业转型的顶层设计指明了未来的方向。美国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国13-15年移动互联网建设。



3. 极度宽松的流动性土壤,以及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利率中枢持续下移。

4. To-C的新商业模式带来用户数量的爆发增长,进一步打开了万物皆可“触网”的想象空间。


站在“AI+”时代,我们和“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做对比,可以发现存在相似之处、也存在不同点。

1.“技术+场景”的公式相似,但99年“互联网+”和15年“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落地速度较快、且可以面向To-C端;而“AI+”目前的应用场景环节大多处于“脑洞阶段”,且以To-B为主。



2. 与商业模式承接,99年“互联网+”典型龙头公司的业绩虽然在降速但仍在高位(降速也为未来泡沫破灭埋下隐患),13-15年创业板迎来业绩提速最快的阶段;而“AI+”目前业绩有把握的领域还看不清楚,以算力激增下个别需求爆发环节为主。


3. 当下暂时看不到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和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



3.3 海外映射视角:苹果、新能源车产业链,渗透率第一阶段要把握


由ChatGPT推动的趋势被比喻为“AI的Iphone时刻”,因此市场很容易参考A股历史上两端经典的海外映射行情:苹果产业链引领的智能手机、和特斯拉引领的新能源车产业链。

关于智能手机、新能源车产业链的详细复盘,我们在22年陆续发布的三篇《新兴产业渗透率研究框架》的深度报告中已有详细展开。基于新兴产业渗透率研究框架,新兴产业在0-20%渗透率且渗透率一阶导快速提升的阶段,将迎来不可多得的“戴维斯双击”。我们22.1.5发布《渗透率三阶段,新兴产业如何演绎?》,深度挖掘了07-14年的智能手机、10-16年的安防摄像头、12-17年的移动互联网,用“渗透率”这一核心坐标锚定了新兴产业发展周期的三个阶段。我们发现,渗透率位于0-20% 的“破壁渗透期”是产业内公司实现“戴维斯双击”的最佳机遇期。



下图可见,07-10年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处于0-20%且渗透率一阶导提升的破壁渗透阶段,19年-21年是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处于0-20%且渗透率一阶导提升的破壁渗透阶段。

“破壁渗透期”对应着欣欣向荣的产业趋势、100%以上的盈利中枢,股价可实现“戴维斯双击”。从0到1,新产品/新模式/新场景破壁;少数前瞻的领军公司加大研发与资本开支以增强竞争力;竞争格局以垄断或寡头为主。龙头公司尽享爆发需求增长而业绩强劲。盈利增速往往至100%以上,ROE可达25%-35%;“拔估值”驱动戴维斯双击,PE达到80-200X。



破壁渗透期,少数万家分享增量大蛋糕,如果产业趋势欣欣向荣,市场很少对于偶发的业绩担忧定价。由于产业趋势预期未有明显恶化,破壁渗透的阶段即使龙头公司有偶发的业绩miss,股价也鲜有因业绩担忧下跌,是产业投资周期中比较省心的阶段。

说明市场在产业周期的初始阶段,对于业绩的容忍度很高,而更在意技术和产品的突破。例如几个比较重要的iphone时刻:2010年的iPhone4,2013年的iphone5s,都是技术突破和销量热卖带来了相关产业链的主升浪。



AIGC产业链和苹果产业链、新能车产业链最大的不同在于——

1. 苹果产业链是可以追踪的国际分工,中国零部件代工环节有实实在在的参与者和可以逐年评估确认的业绩;而A股AIGC产业链的公司业绩确认难度大


2. 新能车产业链已逐步成为中国的优势制造业之一,中国多个环节在全球产业链内巩固龙头地位;但A股AIGC目前的硬件与模型与海外尖端者存在差距,这也会使得A股投资在本轮海外映射中更为理性




投资结论:站在起点,与之共舞


无论是长期(技术革命视角)、还是中期(渗透率视角)、还是短期(行业比较视角),AI浪潮都是值得把握的投资机遇。但在若干现实约束条件和今年的经济复苏验证思路下,我们需要更加从容和理性的看待投资节奏。


4.1 基于新兴渗透率框架:破壁渗透期,AIGC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前文提到,基于我们22年1月搭建的新兴产业渗透率研究框架,新兴产业在0-20%渗透率且渗透率一阶导快速提升的阶段,将迎来不可多得的“戴维斯双击”。

据各种权威预测,AIGC的渗透率毫无疑问处于萌芽起步阶段,且与此前一些资本市场“炒作-证伪”的科技创新场景不同,AIGC已经看到商业化落地的潜在路径和对应的庞大用户需求,也就是会看到渗透率的加速上升。


这符合我们所述“破壁渗透期”的产业特征,我们需要观察的是接下来商业化带动的渗透率提升的速度,积极布局渗透率一阶导提升的黄金时期未来将迎来应用蓬勃期而后转向整体加速期,迎来渗透率和市场规模的快速提升。据华为数据(22年口径),2021年AI的行业渗透率仅7%,2026年有望达到20%;根据Gartner预测,当前AIGC渗透率(生成式AI产生的数据占比)仅不足1%,2025年AIGC渗透率有望提升至30%;另一方面,根据量子位预测,2030年我国AIGC产业规模将接近1.2万亿,市场空间广阔。



4.2 基于行业比较框架:23年会在高弹性(△g)行业中评估AI性价比


为何本轮AIGC行情的第一波上涨斜率如此陡峭?因为在行情启动时点,相关细分产业领域(多集中在TMT)同时满足——①A股修复“估值沟”,TMT行业估值低分位;②TMT行业处于过去若干年的基金配置绝对底部;③TMT行业是今年业绩环比改善高弹性(△g)的受益方向,且AIGC浪潮增强了未来业绩想象前景。


1. 行业之间“估值沟壑”需要填补,TMT启动时处于估值20%分位数以下


我们自1.18《23年买景气g,还是买环比△g?》来持续强调,22.10“市场底”并非所有行业“估值底”,各行业估值分化明显。存量资金优先进行的操作是填平“市场底”的“估值沟”——计算机(22年10月估值处于10%分位数,下同),电子(20%分位数),传媒(0%分位数),通信(3%分位数)。



2. TMT是高弹性(△g)方向,且AIGC浪潮增强了未来业绩想象前景


我们自1.18《23年买景气(g),还是买弹性(△g)》讲到:23年为经济触底复苏的拐点年,只要经济的“强预期”没有被证伪,市场就会不断寻找存在环比改善预期的行业(△g)。09年和16年:从【强预期】走向【强现实】,买环比改善△g(偏价值);13年和19年:从【强预期】走向【弱现实】,买景气g。

23年TMT等细分领域借助AIGC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打开了今年业绩改善(△g)的弹性。截止最新的盈利预测,23年AIGC相关受益领域的盈利预测增速改善明显,存在较高的△g——结构上看改善幅度最显著的是广告营销、模拟芯片设计、数字芯片设计、金融IT、网络安全等。



3. TMT部分行业去年底处于过去若干年基金配置绝对底部,筹码压力较轻


由于连续数年在A股表现欠佳,因此部分TMT行业基金配置已经降至历史底部。从22Q4最新基金持仓数据来看,传媒低配幅度已是10年以来新低,计算机22年也处于2010年以来最低配状态,虽然23年有逐级加仓但依然是低配。

虽然23年以来机构持仓有所上升,但在多年低配的情形下加仓需要过程,目前筹码结构应该不构成行情压力。



4.3 投资节奏展望:波折上行,与之共舞


经过了前文较为细致的技术认识和历史科技牛市复盘,我们对于本轮AIGC引发的投资浪潮该如何把握投资节奏?我们总结为四条投资结论:

1. 无论是长期(技术革命视角)、还是中期(渗透率视角)、还是短期(行业比较视角),这是一轮产业趋势向资本市场映射重要节点

科技牛市往往会有一轮估值泡沫化的过程,值得重视与把握!


作为一项通用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是巨大潜力,而今年大模型产品化和大众化的成功成为行情的重要催化剂,可以理解为是产业趋势向资本市场映射的重要时点。科技创新会带来一轮产业估值泡沫化的过程,从中长期角度毫无疑问是值得重视和参与的新一轮新兴产业投资浪潮。



2. 理性对比,短期很难像99年和15年出现股价快速泡沫化的过程,节奏的差异在于——①短期业绩兑现难度大;②泡沫化需要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


95-99年即使微软、英特尔等龙头公司的业绩降速但依然处于较高景气区间,ROE中枢保持在30-40%;13-15年的移动互联网浪潮更是有传媒行业等业绩逐步兑现的支持。13年华谊兄弟净利润增速从12年的20%大幅上升至172%,网速科技从12年净利润增速的90%进一步抬升至13年的130%,掌趣科技从12年净利润增速的48%上升至13年的87%,业绩兑现比比皆是。


当前AIGC领域对于相关公司业绩的把握,目前还集中在算力需求测算带来的产业链增量等前期推演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产业巨头技术和模式有高频推进,业绩想象能够延续;反之则会进入业绩真空的等待期。


此外,与99年美国极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15年源源不断的杠杆资金相比,23年股市目前的增量资金较为有限。


3. “四月决断期”临近,会阶段性带来“复苏投资”和“产业投资”的拉锯

在经济上行拐点的年份中,13年和19年是比较有利于产业炒作氛围的(13年的绿水青山环保、传媒互联网,19年的新能源产业链),其核心还是在于经济从“强预期”走向“弱现实”,复苏的投资机会乏善可陈。今年不同。

今年即将进入比较重要的“四月决断”阶段,地产数据的阶段性修复良好、消费数据的韧性、包括一季报线索的清晰,可能会让市场在△g的行业(地产链、消费链)中不断去做阶段性的优选,如果AIGC产业链调整则提供了布局时点。



4. 因此AIGC投资节奏大概率是“波折上行”的态势,待舒适的参与时点积极布局——现阶段投资牢牢锚定“技术”和“用户”,是主升浪的前奏


我们从历史上科技浪潮中英特尔、微软、苹果、雅虎等科技巨头的股价走势看到,技术或产品的爆点(微软90年Window3,英特尔93年奔腾处理器),和用户尤其是To-C用户场景的打开(苹果84年第一台面向个人的PC电脑,雅虎94年创造面向To-C用户的门户网站),这都是科技浪潮中股价主升浪的催化剂。


对应到AIGC,模型学习和技术迭代的速度之快可能并非我们现有的想象力能够触及,但我们可以对于产业未来趋势的演绎保持密切的关注——如下一代ChatGPT的技术突破,国内大厂或巨头的产品推进路径,To-B比较领先的应用的测评,以及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候能看到一个代表性的To-C应用问世,等等。



4.4 投资环节展望:下层建筑(模型算力)业绩率先兑现,上层场景(应用端)存广阔想象空间


下层建筑方面优推算力:AI大模型引发确定性算力需求,关注流量基础设施产业链。

AI大模型训练、推理需要大量高性能计算算力支持,算力基础设施产业链需求确定性强:(1)AI芯片:GPU/ASIC/FPGA三种计算架构并行,在通用性和高效性之间平衡,是决定芯片算力的本质因素。(2)服务器/交换机:伴随着数据流量持续提升,交换机作为数据中心必要设备,预计全球数据中心交换机保持稳定增长。(3)光模块/光芯片:传统可插拔光模块技术弊端和瓶颈开始显现,NPO/CPO技术有望成为高算力背景下的解决方案。(4)液冷温控:稳定CPU温度、保障CPU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超频工作不会出现过热故障,有望在超高算力密度场景下持续渗透。



上层场景方面,AI赋能第四次场景革命,遴选C/B/G端优质AI新场景。

AI技术引领第四次场景革命,赋能生活、生产、办公、医疗、出行、金融等C端、B端、G端的重要场景领域,结合“五维度”场景价值分析框架,即用户规模及增速、单用户价值及增速、政策导向,可以优选出当前较为出色的AI场景:(1)办公软件:在内容生产领域具备天然的结合点,显著提升用户的工作效率,从软件产品向价值工具、生产力工具转变。(2)智能家居:有望解决人机交互弱、器件间交互弱的问题,提高全屋智能家居渗透率,进入全面互联阶段。(3)智能工厂:在生产调度、质量监控、机器人控制、设备预测维护、物流管理等场景实现更高效的智能生产。(4)智慧政务: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业务协同,提高政府办公、服务、监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



风险提示


AI产业技术和应用场景的推进存在不确定性。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仍有不及预期风险。

全球经济修复不及预期并影响中国出口韧性。

全球/中国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有变化。

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不确定性。



本报告信息


对外发布日期:2023年4月3日

分析师:

戴   康:SAC 执证号:S0260517120004,SFC CE No. BOA313

郑   恺:SAC 执证号:S0260515090004

倪   赓:SAC 执证号: S0260519070001



“数字经济”系列报告

  23.3.30【广发策略】AI:第四次场景革命—“数字经济”系列(五)

  23.3.28【广发策略】如何看当前数字经济的“位置感”?——“数字经济”系列(四)

  23.3.17【广发策略】数字经济两大基石稳增长作用几何?——“数字经济”系列(三)

  23.3.8【广发策略】国家数据局组建在即,数字中国迎提速契机——“数字经济”系列(二)

  23.3.2【广发策略】三大预期差把握数字经济投资线索——“数字经济”系列(一)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感谢您的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北上资金流出——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3月第2期)渔歌子(2):争游夕照忘归家【广发策略】中美“资本周期”下的港股策略——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十五【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南下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4月第2期)【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合集【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北上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3月第3期)【广发策略】数据要素专题:关注三大受益方——“AI奇点时刻”系列(十六)【广发策略】分歧时刻AH股的比较和配置思路——周末五分钟全知道(2月第1期)【广发策略】特斯拉或将搭载4D毫米波雷达—新兴产业景气扫描(2月第4期)【广发策略】调整的原因及后市展望与配置——周末五分钟全知道(2月第2期)【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南下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3月第4期)【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北上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4月第1期)【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下降,南下资金流出——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5月第1期)【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北上资金流出——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2月第4期)【广发策略】新兴技术全景图鉴,谁主沉浮—“新技术”藏宝图系列(一)【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增加,北上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2月第2期)【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思•变”Δ三重奏之AI科技牛起点——周末五分钟全知道(4月第2期)第一次去海南【广发策略】业绩印证:AI行情接力棒——“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十三)【广发策略】高景气g与高弹性△g,当前比价如何? ——周末五分钟全知道(2月第3期)【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下降,北上资金流出——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5月第5期)【广发策略】美国充电桩政策落地(2月第3期)【广发策略】新兴产业扩产初期,如何把握行情机遇?——“新兴向荣”系列报告(十一)【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增加,南下资金流出——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2月第1期)【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南下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3月第1期)EC评估的基本原则【广发策略】如何优化A股/港股高股息策略?——“广开金股”系列(十)【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北上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4月第3期)【广发策略】“估值填坑”后程,“反转策略”轮动——周末五分钟全知道(5月第2期)【广发策略】海外紧缩预期升温,美元小幅回升——海外市场及流动性跟踪(2月第2期)【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扩张,南下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2月第3期)【初次】看巨石强森第一次“拔火罐”岁末游拉美 - 七、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亮点 - 哥伦比亚小镇瓜塔佩【广发策略】八部门发布充电桩新政—新兴产业景气扫描(2月第2期)【广发策略】上周两融规模上升,北上资金流入——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5月第3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