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基金业务前瞻丨第72期
监管动态
证券业协会:下发《证券公司收益凭证发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政策影响】近日,证券业协会向证券经营机构下发《证券公司收益凭证发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证券公司收益凭证发行备案与信息报送指引(征求意见稿)》、《证券公司收益凭证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等文件,邀请证券经营机构进行评估反馈。本次征求意见稿主要有三方面值得关注:一是规定了发行收益凭证应当满足的四个条件和不得新增发行收益凭证的三类情形;二是明确收益凭证六大发行行为被明确禁止,包括不得设立多个资产管理产品同时投资于同一收益凭证、不得通过互联网等自媒体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等;三是收益凭证被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征求意见稿对证券经营机构风控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包括全面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控、内嵌衍生品风险管控、合规管理以及档案管理多个方面。收益凭证业务试点以来,在拓宽券商融资渠道、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收益凭证仍缺乏专门的业务规范。本次征求意见稿的下发旨在为规范证券经营机构发行收益凭证业务,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证券行业
海通证券:举办财富管理数字生态发布会
【点评】近日,海通证券云端召开了数字金融生态发布会,展示了金融科技赋能财富管理成果,重点发布e海通财App9.0版本、“通合魔方”金融产品服务品牌、私人银行服务体系三项财富管理服务。具体来看,e海通财App9.0重点推出全新视觉体验、“通合魔方”特色理财功能、ETF研究院、ETF定投+、账户全景功能、通财圈九大功能;“通合魔方”致力于提升客户金融产品投资体验,涵盖了产品、服务、系统、陪伴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私人银行服务体系重点打造资产配置服务、创新投融资工具服务、企业家生态圈服务、定制化财富规划服务,致力于打造卓尔不群的精品私行。总结来看,本次海通证券财富管理推出的新功能、新服务遵循了“投资回归价值、产品回归体验”的业务逻辑,并且以金融科技数字化底座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开放、融合、共生的数字金融生态。
广发证券:获批开展股指期权做市业务
【点评】近日,广发证券获批开展股指期权做市业务。股指期权作为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交易所推出的股票期权包括上交所上证50ETF期权、沪深300ETF期权、中证500ETF期权,深交所的沪深300ETF期权、中证500ETF期权、创业板ETF期权,中金所的沪深300股指期权、中证1000股指期权、上证50股指期权等。随着广发证券获批股指期权做市业务,将有利于公司提升衍生品业务范围,促进自营业务发展。
华泰证券:发布融券通4.0
【点评】近日,华泰证券发布融券通4.0,以全新的运营服务打造更实时更智能的交易体验,实现对交易机制、生态建设、客户运营的全面升级。融券通4.0具有三大新特点:一是设计并上线了日内多轮竞拍、融入合约随借随还、智能约券条件单、展期条件单、长期限策略专属约券模块等功能;二是构建了公募、私募、法人的生态网络,进一步加强华泰证券与三方平台合作推进证券借贷信息的互联互通;三是通过深入对数据资产的挖掘,建立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运营体系。总体来看,融券通4.0此次升级通过更新后的运营服务与生态建设,有机串联不同业务环节的数据,更加智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东北证券:上线数字员工“融e牛”
【点评】伴随着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东北证券提出“赋能、共创、引领,实现券商行业领先的数字化能力”的科技发展愿景。近日,东北证券正式上线品牌体验官“融e牛”,主要是为了满足Z世代客户的需求偏好。除了上线“融e牛”,东北证券还重构了整个科技支撑体系和环境,重塑企业级科技设计、实施与运维管理能力,新建智慧型科技支持平台,进而支撑和引领全公司管理和业务的发展与创新。
基金行业
年内263只基金暂停申购,固收基金最多
【点评】2023年以来(截至1月16日),共有263只基金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其中中长期纯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短期纯债基金分别为136、42和20只,分别占比51.71%、15.97%、7.60%。从收益率来看,大部分固收类基金近期收益率呈上升趋势,例如多只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重回2%以上。一般来讲,基金限购的目标是为了合理控制基金规模,保证基金业绩、规模的正向良性增长。另外,因为马上临近春节假期,不少资金涌入市场购买固收类产品以获得假期收益,这种增量资金的短期大量涌入不利于基金稳定运作。整体来看,基金限购是市场与投资者间动态博弈平衡的一种结果,对基金运行有积极作用。
新年公募基金定增火热
【点评】截至2023年1月13日,今年已有16家公募基金公司发布增发公告,包括财通基金、诺德基金、中欧基金等,认购总额超55亿元。从定增明细来看,公募基金偏好的定增标的集中在包括能源、大基建、自主创新、大消费等领域。一般来讲,定向增发能从公司成长性、财务状况、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助力公司发展,而公募基金基金入局定增一方面代表了主流机构资金对市场成长性的积极看好。同时,当结合2022年全年数据来看,2022年参与定增的公募基金为65家,资金总额达1224.29亿元,而2023年刚开年的定增数据就如此火热,也说明市场整体正逐步回暖、风格逐渐偏向成长型中小盘。
资金持续加码指数、金融和热门行业主题ETF
【点评】根据Wind数据,2023开年以来截至上周,618只ETF中有14只产品规模增长均超1亿元,其中规模最高的为5.58亿元,另外有4只产品规模增长在2亿元至4亿元之间。从产品分类来看,14只ETF产品主题多涉及指数、金融和热门行业。一般来讲,(行业)ETF规模增长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场情绪正逐步回暖。开年以来,指数、金融和热门行业ETF先行爆发,为年后“春季躁动”做好了一定情绪铺垫。
境外动态
SEC指控前贝莱德投资经理存在未披露的利益冲突
【主要内容】1月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指控前贝莱德顾问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经理兰迪·罗伯逊(Randy Robertson)未能披露他与一家电影发行公司的关系所产生的利益冲突,他为贝莱德管理的基金投资了数百万美元。为了解决这些指控,罗伯逊同意支付25万美元的罚款。执法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联席主任安德鲁迪恩表示,投资专业人士必须坦率地说明他们可能与他们投资客户资金的公司存在的任何利益冲突,包括涉及对家庭成员的恩惠或帮助的情况。
外资机构纷纷唱多A股,外资资金不断涌入中国资产
【主要内容】进入2023年,华尔街机构对中国资产的乐观预期热度不减,唱多声音此起彼伏,在美银分析师将做多中国股票列入2023年十大交易之后,大摩分析师、高盛策略师团队又在最新的报告中将MSCI中国指数2023年底的目标价格从70上调至80,调高幅度近15%。在分析师密集唱多中国资产的同时,外资基金也在通过多渠道不断涌入中国资产。外资基金往往借道陆股通通道北上买入A股。数据显示,北上资金近3个月以来合计净买入A股713亿元。开年以来北上资金流入速度加快,5个交易合计净买入A股341.65亿元。
深入分析详见内参版,如需订阅,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