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海吉亚医疗深度:复制与管理能力验证,民营肿瘤医院新标杆!【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

海吉亚医疗深度:复制与管理能力验证,民营肿瘤医院新标杆!【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

财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投资要点  

投资逻辑: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肿瘤医疗需求持续增长,尤其基层市场肿瘤医疗供需缺口大。海吉亚精准定位下沉市场,医院精细化管理能力突出,放疗设备优势显著,自建+并购扩张能力不断验证。公司预计2023年开放床位数可达10000张,持续提升全国龙头地位。


2021年肿瘤医疗市场规模超4500亿元、肿瘤放疗治疗服务市场规模超500亿元,基层市场放疗渗透率有望提升。我国肿瘤发病率持续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相对较低,2019年中美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5%、66.9%;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肿瘤医疗需求持续增长。放疗作为高适应性的肿瘤治疗手段,贯穿70%患者的疾病治疗阶段,但国内渗透率低,2015年中美肿瘤患者接受放疗的比例分别为23%、60%。随着肿瘤医院供给端增加及放疗渗透率提升等,肿瘤医疗及放疗市场空间有望扩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及预测,2021年我国肿瘤医院的肿瘤医疗、放疗治疗服务市场规模分别约4545亿元、505亿元,预计2025年达7003亿元、809亿元,2020-2025年市场规模CAGR分别约为11.5%、12.4%。


肿瘤医疗供需错配,基层市场缺口大,海吉亚精准定位下沉市场解决行业痛点。肿瘤治疗周期长、费用昂贵,二三线城市肿瘤发病率高,但肿瘤医疗资源匮乏;以放疗为例,2019年中国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每百万人口的放疗设备数量分别为4.9台及3.4台,而三线及其他城市为2.4台。海吉亚首先切入基层市场,满足肿瘤医疗在非一线城市的供需缺口。截至2021年底,公司管理及经营12家医院,与22家医院合作放疗中心(另有27家已签约未开业),通过对下沉市场的精准选址和深度覆盖,走出民营医疗集团的差异化竞争路线。


海吉亚医院标准化扩张模式成熟,精细化管理打造民营医院新标杆公司以第三方放疗业务起家,通过自建+收购布局医院网络,并凭借自有专利立体定向放疗设备打造垂直一体化服务模式,规模快速扩张。2017-2021年,公司收入CAGR约40 %,医院业务收入占比从77.2%提升至92.9%;2021年门诊服务收入、住院服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8.7%、61.9%。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与精细化管理能力助力快速扩张,自建医院投入运营最快只需17个月(同行同规模医院通常需要36-48个月),平均而言投运后3-9个月内达到月度收支平衡(同行同规模医院通常需要3年左右)。截至2021年底,公司旗下医院可开放床位数超过5000张,加上规划中自建与并购的医院床位,公司预计至2023年底将超过10000张。考虑现有医院内生增长和二期投运、已规划自建医院投运,我们预计2025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规模有望超60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综合考虑公司旗下医院二期项目顺利投入运营及新建医院投入运营的情况,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2.69、40.34、50.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2、8.20、10.41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估值分别为32倍、24倍、19倍。可参考可比公司2022年平均PE为42X,我们认为公司自建+并购顺利推进,医院经营管理能力卓越,正进入业绩高速发展期,肿瘤赛道龙头享受一定估值溢价,给予公司2022年45X PE,估计公司合理估值为275亿元人民币(320亿港币)市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扩张进度或不及预期的风险;医院盈利提升或不及预期的风险;医疗事故风险。

1. 海吉亚:肿瘤医疗连锁领跑者,民营肿瘤医院新标杆


1.1.  起家于放疗设备供应商,定位于中国肿瘤医疗连锁龙头

    

海吉亚通过自建医院、战略收购、与医院合作开展放疗中心的方式不断扩大全国业务版图,成长为全国领先的肿瘤医疗集团。根据2021年度报告,公司管理及经营12家以肿瘤科为核心的医院,遍布中国7个省9个城市;公司向12个省的22家医院合作伙伴的放疗中心提供服务,至2021年底,也已经与27家第三方医院签署放疗中心合作协议,待新签放疗中心开业后,公司合作的第三方放疗中心将达49家。截至2021年底,公司旗下医院可开放床位数量超过5000张,加上规划中自建与并购的医院床位,公司预计至2023年底可开放床位将超过10000张

海吉亚主营包括医院业务、第三方放疗业务和医院托管业务,其中放疗(包括医院业务中的放疗业务与第三方放疗业务)为战略重点与公司特色。海吉亚通过收购与合作等方式逐步建立现有医院网络,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2010年):公司从放疗业务切入肿瘤医疗服务市场2009年,集团创始人朱义文先生收购立体定向放疗设备制造商伽玛星科技,使集团获得立体定向放疗设备制造能力,进入放疗治疗市场,并在11月成立海吉亚集团。2010年起,海吉亚开始与医院合作提供放疗服务,通过放疗中心触达各地市场为布局医疗网络奠定基础。在此阶段,公司提供放疗中心咨询服务、授权放疗中心使用集团专利放疗设备、对设备提供相关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

第二阶段(2011年至今):公司通过放疗中心触达基层市场后,通过自建与收购等方式布局医院网络从2012年至2020年上市之前,集团创办及建设单县海吉亚、重庆海吉亚、菏泽海吉亚、聊城海吉亚医院;收购龙岩博爱、苏州沧浪、安丘海吉亚和成武海吉亚4家民营营利性医院;托管邯郸仁和、开远解化和邯郸兆田3家民营非营利性医院。上市以后,集团继续扩张,规划每年拓展1-2家医院,2021年先后收购苏州永鼎医院、贺州广济医院,2021年开远解化医院由托管改制为自有营利性医院。此外,重庆海吉亚、单县海吉亚和成武海吉亚医院二期建设项目继续开展,德州海吉亚、无锡海吉亚、龙岩海吉亚、常熟海吉亚也于规划建设中。公司自基层市场扩大全国布局的战略稳步推进,规模快速扩张。


1.2.   细分肿瘤医疗业内人士创建起家,公司管理架构与风控体系完备


1.2.1.  公司核心团队行业经验丰富,兼具专业化与多元化

公司董事长医生背景出身,核心管理团队兼具医学技术、医院运营管理等相关行业经验,对以肿瘤治疗为代表的医学场景与医疗市场具有深刻的洞察。海吉亚集团创始人、现任董事会主席、CEO朱义文先生,具有超过三十年从医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肿瘤放疗中心主任,并任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第九届放射肿瘤治疗专科学会会员,对肿瘤治疗市场有敏锐的洞察。集团执行董事、研发总监张文山先生曾任伽玛星科技制造运作负责人,熟悉放疗设备的运作原理与研发创新需求。此外公司其他高管具备医疗行业投资运营、医院管理等丰富经验,因此公司能更敏锐地捕捉患者需求的细微变化,并在医疗技术上快速作出反应;也有利于对医保支付改革等医疗行业政策做出更合理更迅速的应对策略。在财务方面,相关高管也具备在医疗基金、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丰富的行业经验。

公司设立完备的风险管理及内控架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各委员会与部门的协调保持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在总部层面,风险管理、质量控制、审核提名和薪酬委员会推动集团各业务管理。同时,下属医院、子公司和业务单元通过总部层面的协助展开风险管理工作。在医院层面,设立行政院长与医务院长的双院长制度。行政院长领导医院管理及经营方面的事务,并直接对首席执行官负责。医务院长负责医疗及质量控制相关事项,对行政院长负责。双院长制度既有利于保证医院各业务监管的专业性,同时医务院长对行政院长负责的层次也保证了监管的效率与流畅性。

1.2.2.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稳定,产业资本助力业务扩张与发展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截至2021年底,创始人朱义文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5.48%。公司上市之前曾获得华平投资、博裕资本、中信资本、药明康德、华盖信诚、长岭资本等投资,带来一定的产业资源优势,如Harmony Healthcare旨在为大中华区快速增长的企业提供增长和转型资本;华盖信诚是专注于医疗行业的专业投资机构;长岭资本是专注于大健康的创业投资基金。

1.3. 收入规模快速扩张,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1.3.1. 内生外延驱动收入规模快速扩张,医院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90%以上

公司主营收入来自于:1)医院业务:经营自建或收购的医院及提供一系列包括肿瘤治疗在内的医疗服务,少量管理拥有举办人权益的民营非营利性医院的管理费用;2)第三方放疗业务:提供放疗中心咨询服务、授权使用专利放疗设备的专利费用与相关技术支持费用。

近五年来公司营业总收入快速增长,医院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97亿元,医院业务收入占比77.2%;2021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达23.18亿元,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约40%,医院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92.9%。随着新建医院及现有医院二期项目陆续建成投运,公司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医院品牌/技术与经营管理不断增强,诊疗人次与单床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医院业务收入达21.5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门诊服务收入7.41亿元,同比增长98.7%,住院服务收入14.09亿元,同比增长61.9%。一方面,随着医院品牌不断增强,患者粘性提升,就诊人次持续增长,2021年总诊疗人次接近230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另一方面,随着公司积极拓展诊疗项目、提升诊疗技术水平、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医院手术量与单床收入不断提升。2021年度肿瘤或肿瘤相关学科手术共完成41745例,同比增加141.4%;医院单床收入约57.57万元,同比增加24.1%。

1.3.2. 精细化管理与规模效应显现,利润率持续提升

集团毛利率与经调整净利率持续提升,业务扩张规模效应初显。2017-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8.4%提升32.7%,经调整净利率从8.1%提升至19.5%。公司毛利主要来自医院业务,2021年医院业务毛利占公司总毛利87.36%,医院毛利率与自建前期投入高度相关,因此我们预计随着医院业务网络的扩大,收入规模将进一步摊薄相关成本,单体医院毛利率随着医院床位爬坡较快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医院提升经营效率,推动医院毛利率及公司整体利润率稳中有升。

期间费用率显著降低,经营性现金流良好。从各项费用率来看,随着集团规模快速扩张带来明显的规模效应,口碑引流降低销售费用,以及精细化的医院管理对降低运营成本卓有成效,公司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持续下降。2017-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由6683万元增长至4.26亿元,2018年以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稳定在18%以上,经营性现金流状况良好,降低公司经营扩张风险。

2. 持续肿瘤医疗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基层市场供需缺口大


2.1. 中国癌症病例数位居世界首位,老龄化下肿瘤医疗需求持续增长

我国癌症病例数居世界榜首,随着老龄化加剧,癌症患病率将持续提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估计显示,2020年我国癌症患者数量位居世界首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及估计,2015年中国癌症病发总数395万人,2019年增长至440万人,年复合增长2.7%,预计至2025年癌症发病人数将达511万人。

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调查数据,总体上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60岁左右达到高峰期。男性和女性的新发癌症病例数在60-64岁达到峰值;男性的癌症死亡病例数在60-64岁达到峰值,女性的癌症死亡病例数在75-79岁达到峰值。我们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加之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压力加大等,我国癌症发病率随之上升,催生肿瘤医疗需求持续增长

中国与美国癌症生存率差距较大,我国癌症生存率有望提升。中国每年癌症死亡人数由2015年的230万人增至2019年的260万人,估计2025年将达约310万人。而我国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0.5%,低于美国的66.9%。形成中国与美国癌症患者生存率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居民防癌意识与肿瘤防治工作相对薄弱,初期筛查诊断普及率低,约半数患者在肿瘤晚期才被诊断与治疗。另一方面,美国对靶向药物、放疗等先进疗法的广泛使用,对癌症患者有更科学的诊疗与管理。我们认为,随着肿瘤医疗资源投入增加、放疗渗透率提升等,国内肿瘤治疗水平与癌症患者生存率有望提升。

随着癌症患者人群数量快速扩大及癌症医疗需求持续增长,中国肿瘤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就诊人次持续上升,肿瘤医疗机构的病床使用率长期维持在过载水平。2019年,中国肿瘤专科医院的病床使用率达106.07%,在所有专科医院中最高。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肿瘤专科医院的病床使用率仍达86.2%,位居前列。


2.2. 肿瘤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基层市场供需缺口大

我国基层市场癌症发病数高,但肿瘤医疗资源匮乏,供需缺口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癌症发病数更高,预估2025年占比达75.6%。我们认为原因主要包括三线及其他城市的经济水平与医疗水平较低、健康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工业生产区污染较大等。且基层市场的肿瘤医疗资源更加匮乏,一方面,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尤其是肿瘤诊断和治疗需要的高端设备投入不足,造成肿瘤医疗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基层患者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尤其是重大疾病患者向一线城市寻求首诊的异地就医趋势明显。

中国肿瘤设备人均保有量分配不均,基层市场缺口大。当前我国仍然面临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2019年,中国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每百万人口的放疗设备数量分别为4.9台及3.4台,而三线及其他城市则为2.4台。此外,2018年三线及其他城市每百万人口医院肿瘤科室的运营床位数目为147张,而二线城市为180张,一线城市为197张。基层城市的肿瘤发病率高,肿瘤患者群体数量更大,而相应地区的运营床位数及治疗设备实则无法满足患者需求

2.3. 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超4500亿元,放疗治疗市场规模增速更高

放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由放疗、手术、化疗构成的三大基本治疗手段中,放疗具有以下优点:1)适用范围广泛,几乎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的肿瘤。2)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自身条件要求不高(如年龄、体制、药物耐受性等)。3)疗效确切,方法可靠,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以与手术、化疗联合应用。4)过程简便,痛苦小,不必须住院治疗,易被患者接受。5)副作用相对较小,可以避免手术造成的麻醉意外、输血反应、术后感染或化疗造成的脱发、呕吐等副反应。6)为非创伤性治疗,早期肿瘤的单纯根治性放疗在消灭肿瘤的同时,可以保留器官的生理功能。7)术前放疗可以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提高器官的保存率;术后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放疗广泛用作手术或化疗前后的辅助及新辅助治疗,且已证实在肿瘤的局部控制方面十分有效,实现更高的五年存活率。在不太可能达到治愈目标的情况下,放疗可提供保守治疗及舒缓癌症症状。除恶性肿瘤外,放疗可用于治疗良性肿瘤以及部分脑血管、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放疗作为高适应性的肿瘤治疗手段,贯穿70%患者的疾病治疗阶段。


中国的放疗渗透率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大约70%的肿瘤患者需要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放疗。但由于我国大型医院对放疗设备采购存在行政审批和管制门槛,放疗设备投入和配置较少,且公众对放疗进展的认知度偏低,普及率不高,我国放疗渗透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2015年,中国仅23%的肿瘤患者接受放疗,而美国则为60%。此外,2019年,中国每百万人口的放疗设备数目仅为2.7,美国为14.4、瑞士为11.4、日本为9.5及澳洲为9.1,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放疗设备仍具备较大增量空间

肿瘤放疗行政管控要求高,配置要求逐步放开有望推动放疗渗透率提升。2006年卫生部发布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放射诊疗的执业条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同时对准入、专业人员及审查做了要求,天然形成该行业的进入壁垒,先进入者具备技术和医护资源优势。2018年起,国家卫健委等多个机构发布政策,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逐步放开,对伽玛刀、直线加速器、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都进行了规划配置数量的上调,未来放疗设备的供给有望进一步增加。

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放疗服务市场规模增速更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及预测,随着对肿瘤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国肿瘤医院产生的肿瘤医疗服务市场总收入由2015年的231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7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5%,2020年至2025年将按11.5%的年复合增长率进一步增长,2025年达7003亿元。按肿瘤医院所得收入计,放疗治疗服务市场呈更快增长。肿瘤医院放治疗服务产生的收入由2015年的234亿元增至2019年的4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7%,2025年将达809亿元,2020-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4%。随着放疗渗透率提升等,肿瘤放疗服务市场增速更快。

2.4. 民营肿瘤专科快速发展,行业龙头抢占先发优势

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方向不变,优质民营肿瘤医院定位于中国医疗体系的重要和有益补充。2020年、2021年行业政策扰动性加大,但纵观近十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社会办医的政策,在放宽准入条件、硬件资源配置、人才引进等诸多方面已经提供支持,近年来民营医疗也得以快速扩张。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我们认为截至2022年国家层面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方向不变;从政策高度上来看,从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人大通过的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文件表明,支持社会办医是已奠下基调的发展方向。针对肿瘤医疗而言,由于肿瘤治疗难度相对更高,肿瘤医疗资源尤其供需不平衡,仍有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且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肿瘤医疗需求将持续增长,我们认为,优质民营肿瘤医疗有望补足供需缺口,成为中国高质量医疗体系的重要和有益补充。

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进入壁垒较高,盈亏平衡周期较长。1)新市场进入者通常需要巨额初始资本来支付土地购置成本及建设成本,并购买高端精密的癌症筛查、诊断及治疗设备,因此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建筑面积25000至80000平方米的综合医院通常需要3-4年开始运营,这些医院在开始运营后需要另外三年左右达到收支平衡。2)对经验丰富的医疗专业人员及先进医疗技术的高要求。肿瘤科是一门高度复杂的专业,因此对经验丰富的肿瘤科专家及肿瘤科技师的需求量很大。培养经验丰富的肿瘤科专家需要较多资源和较长时间。当然先进医疗技术与医疗质量安全同样重要。3)建立品牌声誉的难度。癌症是一种可导致死亡的严重疾病,因此患者在选择医疗机构时会格外慎重。新的市场进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品牌声誉并实现稳定的患者流量。

民营肿瘤医院快速发展,成为肿瘤医疗市场有效补充。公立医院在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已无法完全满足快速增长的肿瘤医疗服务需求,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及基层医疗资源匮乏,民营肿瘤专科医院起到重要补充作用。从 2003 年到 2018年,我国肿瘤专科医院数量从 105家 加增加至 156 家,其中民营专科从 25 家增加至 80 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8.1%。2017 年起,民营肿瘤专科医院数量就已经超过公立肿瘤专科医院的数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的预计,民营肿瘤医院收入由2015年的147亿元增至2019年的3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7%,预计2020年至2025年将按20.1%的年复合增长率进一步增长,2025年达人民币1023亿元,民营肿瘤医院市场增速更快。

民营肿瘤专科医院市场集中度低,行业龙头未来可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19年肿瘤民营医疗服务市场的五大集团参与者,其肿瘤相关服务产生的收入分别占民营肿瘤医院总收入的2.19%、1.46%、0.96%(海吉亚医疗)、0.95%、0.81%,整体市场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低。目前运营肿瘤民营专科医院的连锁集团较少,我们认为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行业监管加强、以及疫情冲击之下,行业集中度趋于提升。以海吉亚为例,头部医院的品牌一旦建立起来,将会显著提高市场份额,利好行业龙头进一步扩张。

3. 海吉亚“自建+收购”并举,从基层市场拓展全国版图

3.1. “自建+收购”有序进行,推动业务版图扩张

根据2021业绩报告,公司管理及经营12家以肿瘤科为核心的医院,遍布中国7个省的9个城市;向22家医院合作伙伴就其放疗中心提供服务,并在2021年新签27家放疗中心协议,待放疗中心全部开业,将增加至49家第三方放疗中心。未来公司将以内生自建+外延收购,继续在全国拓展业务版图。

自建新院与二期拓展,促进内生增长提速。自建医院是海吉亚医疗始终坚持的发展战略,也是其快速异地扩张的突出优势。根据公司公告,在自建医院方面,聊城海吉亚医院于2021年底投入运营;德州海吉亚医院预计2023年开业,将进一步加强方式在山东省的市场占有率及区域优势,增强向周边地区辐射的能力。现有医院二期项目进展方面,重庆海吉亚二期计划2022年底前竣工;单县海吉亚二期计划2022年底前竣工;成武海吉亚二期预计2023年竣工并投入运营。公司通常自建医院从开始建设到开始运营最快只需要17个月,平均而言在开始运营后3-9个月内达到月度收支平衡,显著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贡献业绩内生增长。

外延扩张布局优质市场,医院并购整合效益已然体现。2021年4月,公司宣布通过收购Etern Group Ltd股权间接持有苏州永鼎医院98%的股权,并于同月完成交割,通过整合苏州沧浪医院和苏州永鼎医院的资源,将在苏州地区进一步加强集团优势肿瘤学科的建设。2021年5月,公司宣布对贺州广济医院99%股权的收购,并于7月完成交割。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及湖南省的交界处,可覆盖周边地区的大量人口,且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鼻咽癌高发地,收购广济医院实现又一优质市场布局。

公司并购医院后,将通过一系列从内而外的整合措施,提升医院运营效益。以2021年并购的2家医院为例,苏州永鼎医院并表8个月,毛利率提升4%,就诊人次同比增长33%;贺州广济医院并表6个月,毛利率提升10%,就诊人次同比增长15%。并购效益充分体现。


3.2. 首先切入基层市场,解决基层市场肿瘤医疗供需缺口

一线城市与下沉市场的肿瘤医疗供需错配,海吉亚充分把握下沉市场机遇。基层市场的肿瘤发病数更高,但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肿瘤治疗周期长且费用昂贵,经济条件不优渥的患者难以支撑长期在一线城市求医的各项费用,回到原所在地进行治疗成为了更便利的选择,基层市场未被满足的肿瘤医疗需求缺口大。而海吉亚的业务布局策略充分把握这一行业痛点,抓住下沉市场机遇。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海吉亚在全国7个省份9个城市布局医院,14个省布局放疗中心,其选取城市皆非省会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而是通过对周边城市的深度覆盖展开差异化竞争。

以山东省为例,海吉亚医院逐步拓展医院数量,医院布局网络辐射全省。在山东省内,海吉亚在菏泽和安丘分别建设了3家和1家医院,在诸城和曲阜为第三方放疗中心提供服务。其中,安丘市和诸城市为属于潍坊市的县级市,而曲阜市则为属于济宁市的县级市。根据山东省地图显示,该布局方式使海吉亚的医疗网络呈对角线分布,从省内西南部贯穿至东北部,实现大范围的省内辐射。

首先抓住基层市场突破口,未来战略将构建三级医院网络,成为中国高质量医疗体系的有效和重要补充。以山东省内最发达的青岛市作为对比,截至2019年底,海吉亚医院选址地菏泽、潍坊和济宁的人口数量皆大于青岛市,2019全年,三市中人均GDP最高的潍坊市仅为青岛市的一半左右。但选址地区的全市医院数和每万人医院数平均为220余家与0.24家,为青岛市的一半左右,因此选址区域人口基数大、需求大,但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民营肿瘤医院也具备潜在发展空间。以单县为例,当地的最大综合医院单县中心医院,其肿瘤科仅拥有少量基础的设备如加速刀、钴-60治疗机等,难以完全满足当地市场肿瘤医疗需求。海吉亚首先选择周边城市发展战略,精准把握基层市场需求,并通过注入集团优质医疗资源,满足当地紧缺需求。再通过省内医院加密布局,实现区域市场业务协同,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长远发展来看,公司最终建立起全国三级医院网络,将成为中国高质量医疗体系的有效和重要补充。


3.3. 公司旗下医院运营日益优异,标杆医院业绩亮眼

公司旗下医院均已初具规模,经营持续改善。从公司招股书披露,2019年部分医院的床位入住率已超100%。自建医院开业后爬坡速度快,快速实现盈亏平衡,2021年自建医院收入同比增长16.3%。并购医院通过调整薪酬机制、提升学科能力、改善服务等,实现就诊人次与医院收入快速提升,2021年收购医院收入同比增长136.8%

单县海吉亚医院,2013年8月开始建设,2016年5月19日开始运营,运营后9个月即达到盈亏平衡,2017年收入即到达2亿元,2019年毛利率提升至28.5%。2021年12月30日,单县海吉亚医院二期项目之一康复保健中心顺利封顶,除此之外还包括5号病房综合楼、高压氧舱机房及地下车库的建设。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公告,二期项目已于2022年4月封顶。此外,单县海吉亚已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实现股权激励计划,截至公司招股书发布日,菏泽医疗、吉祥康达、海悦康健分别持有海吉亚医疗9.84%、4.41%、4.19%的股权,分别覆盖医院的22、46、48名员工。2021年,公司已将全部员工持股股份回购,体现了对员工的充分激励。

重庆海吉亚医院,是公司自建的民营营利性二级肿瘤专科医院,2018年4月开始运营,2019年即实现收入1.7亿元,毛利率快速提升至29.4%;重庆海吉亚二期项目预计于2022年底建成,而后将成为以肿瘤治疗为特色的大型综合医院。重庆海吉亚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一期床位500张,二期规划将新增床位1000张。截至2019年底,重庆海吉亚一期共有88位医师与191位专业医疗人员,其中包括市级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和教授等高层次专业医疗人才。在肿瘤学科建设上,重庆海吉亚与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或医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持肿瘤科的成长与发展。比如,医院与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共建“中美国际远程会诊中心”、与日本最大综合医院——藤田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建了“中日国际诊疗中心”。

苏州沧浪医院,是公司收购的民营营利性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该院建筑面积接近1.5万平方米,现有开放床位300张。苏州沧浪医院始建于1952年,历史悠久,于2015年经收购并入海吉亚集团。截至2019年底,苏州沧浪医院拥有171位医师与183位专业医疗人员,中高级职称近百名,19 个临床科室并配备先进的肿瘤诊断及治疗设备。苏州沧浪医院收入稳健增长、毛利率显著提升。


4. 精细化管理+差异化竞争+人才制度完善,民营医院新标杆


4.1. 精细化管理贯穿始终,赋能医院高速发展


4.1.1. 建设期:标准化提高医院复制性

自建扩张模式成熟,异地可复制性强。公司具备从拿地到建成运营的一套全流程标准化成熟体系,在总部层面采用集中管理架构,确保总体战略及业务计划以及集团范围内的政策及程序得到总部的良好协调及有效监督,效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保持合理的投资节奏,通过分期建设持续扩张产能,使自建医院成为集团优势,具体表现在较短的筹建周期和筹建后的快速发展上。

标准化管理模式有助于缩短筹建周期,快速提升收入和盈利水平。筹建方面,具体而言,海吉亚总部层面的专职团队拥有细致的自建医院标准与指南,根据标准负责建设监督、申请必要许可证以及建立专业医疗团队。据公司招股书,海吉亚自建医院从开始建设到开始运营最快只需要17个月。相比之下,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8万平方米的综合医院一般需要耗费36-48个月才能投入运营。盈亏平衡方面,海吉亚内部具备自建医院初期运营指引,缩短达到盈亏平衡点的时间。根据海吉亚的招股说明书,其自建医院平均而言在开始运营后3-9个月内达到月度收支平衡,实现月度净利润。相比之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8万平方米的综合医院运营后一般需时3年左右才能可实现月度收支平衡。


4.1.2. 运营期:标准化提升医疗质量

质量控制委员会发挥重要角色,保障医疗质量。委员会职能上,质量控制委员会主要负责监督旗下医院实施标准化临床实践指引及运程序,以及评估并监察旗下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控制,亦向旗下医院提供定期培训及进行定期检查。委员会分工上,质量控制委员会通过专业化分工直接管理下属医院的对应部门,其中医疗专业委员会直接监督旗下医院医务部,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监督护理部,院感专业委员会监督旗下医院院感科,全方位监察医院运营。人员构成上,质量控制委员会主席为注册神经外科医师,拥有30多年执业医师实践临床经验,而小组委员会主席平均拥有逾25年行业相关经验,大部分委员在加入本公司前已有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或管理经验。此外,集团采用标准化临床实践指引,当中包括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18项核心程序,包括初次诊断、病房巡诊、会诊、死亡病例探讨、病历保存、手术前讨论、重症病人护理及交接班制度的适当程序,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快速响应医疗不良事件,避免重复发生。公司总部的质量控制委员会每月接获来自旗下医院的医疗不良事件的最新报告。涉及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或之后遭受的身体伤害或死亡的医疗不良事件,会在24小时内向相关旗下医院的医务部报告,负责部门应立即向医务院长报告,采取即时行动对事件进行调查,并与负责临床科室合作,以防止和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利影响。为防止类似性质的事件重覆发生,旗下医院会定期举行内部讨论,以审查重大医疗不良事件并实施适当的整改措施。

药耗及医疗设备实行集团集中采购,降低供应链成本,保障产品质量。公司集团总部设置集中采购管理团队,负责批准供应渠道及磋商采购条款;集团旗下医院则定期向集中采购管理团队报告采购需求,由团队汇总所有需求并甄选优秀供应商。总部采购管理团队的甄选标准包括产品种类、定价、声誉、质量和交付时间等。集团旗下所有医院向经筛选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并由总部集中采购团队批准采购数量和采购价格,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控制,药品及医用耗材的质量。


4.2. 自有放疗设备子公司,打造差异化竞争


4.2.1. 自有专利立体定向放疗设备,打造垂直一体化服务模式

海吉亚的专利立体定向放疗设备技术领先,可用于精确治疗大脑或其他部位的肿瘤。专利立体定向放疗设备是旗下医院及合作放疗中心使用的主要放疗设备,海吉亚拥有其知识产权。从技术上来说,该设备放射源发出的伽马射线经过准直仪单元后汇聚,借助多源旋转聚焦原理精确传送到预先设定的位置。通过使用该设备,高剂量辐射将精确地到达病变位置并破坏肿瘤细胞,而周围正常组织只会受到低剂量辐射,可用于精确治疗。

基于设备子公司,形成垂直一体化服务模式带来的协同效应。放疗设备的配置需要满足许多行政监管,凭借技术领先的专利立体定向设备及多年一体化的放疗服务模式、海吉亚在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积累海量的经验与资源,有益于医院合作伙伴迅速取得所需的许可证及执照。同时依靠自有设备的垂直一体化服务模式,降低了医院的经营成本,缩短了中心开始营运所需的前置时间并确保其开始营运后的经营效率,并提高了盈利能力,使海吉亚能够以高效的方式不断扩大放疗中心和医院网络。


4.2.2. 医院设备种类丰富,支撑多样化肿瘤业务

多种诊断设备与治疗设备,提升业务的技术主导性。除自主拥有产权的专利立体定向放疗设备外,海吉亚布局的医院或放疗中心也拥有从疾病筛查到治疗的多种放疗相关设备以支撑肿瘤相关业务,形成核心技术主导的业务发展逻辑。以重庆海吉亚医院为例,医院拥有多种癌症诊断设备,包括PET/CT、GE64排128层螺旋CT、圣诺数字化乳腺钼靶机、联影1.5T磁共振成像MRI、岛津数字化DR等设备,实现尽可能精确的诊断。此外也拥有多种癌症治疗设备,包括Elekta VMAT直线加速器、一体化后装治疗系统、HY7000系列射频热疗机等,实现更多肿瘤疾病、更先进诊疗技术的覆盖。

海吉亚的肿瘤相关设备丰富度与前沿度领先其他医院。以同样位于重庆的具有肿瘤特色专科的三甲医院为例:重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肿瘤科始建于1953年,是西南地区最早成立的肿瘤专科之一。其官网显示,医院拥有CI、MRI、PET/CT等多模态影像设备和瓦里安速锋刀、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等放疗设备。西南医院肿瘤科在重庆公立医院肿瘤科中处于领先地位,相比之下重庆海吉亚的设备更丰富也更前沿。


4.3. 公司获医能力突出,医生培养机制完善


4.3.1.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激励机制不断完善

公司持续加强肿瘤相关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建立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4295名医疗专业人员,2021年增加1735人。其中主任医师与副主任医师共533人,2021年增加234人。2021年172名医生晋升高一级职称。

在外部人才引进方面,公司从知名公立医院邀请权威专家到旗下医院多点职业,及建立名医工作室助力肿瘤核心学科发展等。例如,重庆海吉亚聘请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延鹏翔教授为特聘专家;苏州永鼎医院肿瘤外科获苏大附一院肿瘤外科多位知名专家入驻。在龙岩市博爱医院新成立肿瘤、甲状腺、胸肺外科等专家工作室;苏州沧浪医院新成立肿瘤专科、消化专科、血液专科等名医工作室;苏州永鼎医院名医工作室已有第三批专家入驻。专家工作室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更好满足肿瘤患者的需求。

在内部人才培养方面,公司通过设立集团内部的海吉亚教学研究院(虚拟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和绩效考评机制。2021年6月20日,海吉亚医疗教学研究院揭牌仪式在苏州永鼎医院举行。海吉亚学院以院长、学术委员会和教务处构成,下设专业学组、管理培训和外送培训三个组别。 海吉亚医疗教学研究院将以人才为本,实践科学管理的理念,储备素质高、能力强的骨干力量,为医院持续输送高品质的医疗精英及复合型人才。2021年度海吉亚医疗教学研究院及集团事业部共举行119场培训。

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在集团层面,公司股权激励覆盖面广泛,2021年11月12日公司向567名合格人士授予7883000份股权,购股权分5年归属,同时预留了1.725%的额度为下一阶段引进人才及激励机制做努力。在医院层面,公司通过员工持股等方式激励医院职工积极性。以单县海吉亚为例,公司上市前一共116名医院职工通过3个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单县海吉亚共计18.44%的股权,而2021年公司已通过收购少数股权的方式将员工持股全部回购。


4.3.2. 加强科研实力和提升诊疗水平,肿瘤MDT快速发展

公司在肿瘤科研学术领域不断深耕,提高肿瘤学科科研水平。2021年公司旗下医院及其医疗专业人员累计发表肿瘤学科/肿瘤相关其他学科论文163篇,其中国际或国家级期刊98篇,省级期刊57篇,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5项。公司在肿瘤诊疗方面取得一系列技术创新,包括颅内动脉肿瘤介入手术、垂体瘤金蝶微创手术、下肢静脉血栓支架手术等,同时集团旗下医院引进先进设备、大量开展肿瘤微创诊疗手术,以及通过肿瘤筛查公益活动、设置肿瘤筛查基地等持续扩大肿瘤筛查的广度和深度。技术创新提升了公司对于危重症肿瘤患者的救治能力,增强肿瘤诊疗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强化公司品牌影响力。

MDT助力肿瘤学科提升医疗实力。以苏州永鼎医院为代表,2021年10月15日苏州永鼎医院MDT(多学科诊疗中心)基地揭牌成立,苏州市医学会肿瘤分会 MDT学组年会同时举行,通过知名肿瘤科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开拓创新,促进肿瘤科诊疗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达成共识。根据公司2021年业绩报告,苏州永鼎医院已成立3个MDT(肿瘤、肺小结节、神经系统疾病)、2个基地(消化道肿瘤筛查基地、苏州市医学会肿瘤MDT吴江基地),MDT基地的成立标志着医院肿瘤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国内外名院名医会诊提升疑难杂症诊疗能力。公司旗下医院通过与国内外名医会诊,解决疑难杂症;与科研院校合作,促进学科发展。例如2021年6月,苏州永鼎医院消化道肿瘤精准诊疗专科远程连线日本名古屋大学消化科,消化道早期肿瘤诊治方面的顶级专家藤城光弘教授参加本次远程会诊,顺利让患者在本地就能享受国际优质的医疗资源,同时为医院医生提供学习机会,进一步提升医院精准诊疗专科的诊治水平。2021年6月,重庆海吉亚肿瘤医院与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共建生物医学工程教学实践基地,实现临床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前沿技术的结合,促进科研转化、学科发展。



5.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关键假设:

1、医院业务:在考虑已开业医院二期床位放开、已在建及规划建设医院按预期进度顺利开业、未考虑2023-2025年新并购医院的情况下,根据对公司旗下各家医院开业时间、床位利用率提升、单床收入增长与毛利率提升的假设估计,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公司医院业务板块的收入分别为30.74/38.20/48.41/59.6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0%、24.3%、26.7%、23.2%;毛利率分别为31.6%、32.1%、32.2%、32.7%。
2、第三方放疗业务:根据已开业放疗中心数量及对各项服务增长情况进行假设估计, 我们预计 2022-2025 年公司第三方放疗服务收入分别为 1.88/2.07/2.24/2.39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 18.7%、 9.9%、 8.4%、 6.7%,毛利率水平维持在 60%。
3、托管及其他业务:自2022年起仅有一家托管医院及少量其他收入,假设2022-2025年托管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5%、5%、5%、5%,毛利率水平保持在32%。


综合考虑公司旗下医院二期项目顺利投入运营及新建医院投入运营的情况,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2.69、40.34、50.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2、8.20、10.41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估值分别为32倍、24倍、19倍。可参考可比公司2022年平均PE为42X,我们认为公司自建+并购顺利推进,医院经营管理能力卓越,正进入业绩高速发展期,肿瘤赛道龙头享受一定估值溢价,给予公司2022年45X PE,估计公司合理估值为275亿元人民币(320亿港币)市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 风险提示

1) 医院扩张进度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肿瘤医院成熟单院的增长速度将会逐步趋缓,公司长期业绩快速增长将有赖于自建或收购医院并入上市公司体内,实现医院数量与业务布局的扩张。但由于疫情等影响医院自建进度、一级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存在医院扩张进度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2) 医院盈利提升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自建医院在实现盈亏平衡之前、进入稳定盈利水平之前,将经历医院爬坡周期及利润率逐步提升的过程,存在患者入院数量较少导致医院营收较少,而利润率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

3) 医疗事故风险。

医疗事故将严重影响医院口碑,影响医院长期发展,甚至导致医院收入下滑等。



免责声明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研究报告仅供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转载,需征得东吴证券研究所同意,并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东吴证券投资评级标准:

公司投资评级:

买入: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在15%以上;

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5%与15%之间;

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5%与5%之间;

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15%与-5%之间;

卖出: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在-15%以下。

行业投资评级:

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强于大盘5%以上;

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大盘-5%与5%;

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弱于大盘5%以上。


分析师承诺: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分析师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得出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分析师承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获取任何形式的补偿。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swsc_bm,国广有话说)由东吴证券研究所朱国广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

        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

        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朱国广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推送信息仅面向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在未经授权前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司太立2021年报及2022一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制剂和CDMO业绩动能强!【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泰格医药深度:深耕本土卓越全球,临床CRO龙头开启新篇章!【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欧普康视2022年一季报点评:业绩超我们预期,角膜塑形镜有望持续增长!【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消费医疗,尤其CGM值得关注!【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海思科深度:十年磨一剑,创新转型正当时!【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7月5日至6日,2022年第二届消费医疗高端论坛!【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医药周报:再论消费医疗天时地利,重点推荐欧普康视、长春高新、智飞生物等!【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百诚医药2022年一季报点评:业绩低于预期,研发投入较大!【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华东医药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点评:一季度工业板块环比改善,医美业务高速增长!【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有感于阿蘭德龍決定安樂死医药周报:内窥镜CDMO或将超预期,关注海泰新光等!【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迈瑞医疗深度:仗剑前行,国产医疗器械航母路在脚下!【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5月9日至13日,2022年下半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会!【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通策医疗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点评:疫情影响短期业绩,蒲公英计划助力长期持续增长!【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三诺生物深度:血糖监测龙头,CGM有望开启第二增长曲线!【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医药周报:医药政策回暖的边际变化?【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创新药企稳回升,重点推荐恒瑞医药及CXO龙头等!【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美诺华2021年报及2022一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制剂和CDMO业务翻倍放量!【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鲁宾斯坦 最后独奏会 盲弹乐圣作品上海等地疫情好转,看好医疗服务、医美等!【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诺禾致源深度:全球科研测序龙头企业,疫情后有望重回高增长!【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爱尔眼科2021年年报&2022年一季报点评:高毛利业务占比继续提升,内生增长快速稳健!【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海普瑞深度:肝素全球龙头短期利差扩大,长期积极拓宽大分子CDMO+创新药领域!【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医药周报:医药板块性价比极高,下半年超额收益或将凸显!【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天宇股份深度:原料药触底反弹,CDMO、制剂打开业绩天花板!【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医药周报:疫情控制后需求加速释放,重点关注科研服务和消费医疗领域优质个股!【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上海医药2022年一季报点评:主营业务稳健增长,定增落地注入新动能!【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恒瑞医药:抗肿瘤创新药亮相ASCO,瑞维鲁胺(ARi)、“双艾”等数据亮眼!【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鲍鱼红烧肉】--#忘不了餐厅同款#武大樱花 小提琴三星医疗深度:康复医疗连锁模式得到验证,开启二次增长曲线!【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长春高新2022年一季报点评:生长激素持续高增,新增长点逐渐壮大!【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上海疫情一瞥康德莱2022年一季报点评:产品线持续丰富,海内外业绩齐增!【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国产内窥镜进口替代,或迎大机遇!【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